近日,多地号召家长多和孩子说方言。

号召孩子多说方言,与推广普通话矛盾吗?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文广新旅局在答复委员提案时表示,我们将立足县域实际,持续加强对方言保护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如利用课后延时服务,设立一些方言兴趣小组,并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方言进校园的课外活动。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对方言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方言的积极性。同时,向全社会发出倡议,提倡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使用南城方言与孩子交流。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期也在公开答复中介绍,一直以来,厦门市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在积极落实国家 " 保护方言文化 " 的政策。

微博上,有媒体发起了一项 " 你会说家乡方言吗?" 的投票。在该 *** 投票的下方评论里,有一条热评:" 以前都是推广普通话,为什么现在开始推广方言?" 或许这样的疑问正代表着一类网友的疑惑,如何看待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社会功能分野,如何掌握二者之间的边界?

其实,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讲普通话和讲方言并不矛盾,二者可以在同一框架内得到平衡和发展。它们都拥有各自的生存空间,普通话作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语言,在促进加强交流、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方言,作为各地文化的独特载体,不仅丰富了普通话的表达,也为语言注入了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感。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互成就的。

随着普通话的大范围普及,通过方言建立文化连接的意义也逐渐凸显。方言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可以展示当地文化的活力,更是情绪的精准表达。各地的方言里面都有一些谚语、俚语和故事,有些词汇就在当下那个语境可以恰如其分地表达意思,有些字眼则可以简单凝练地传递态度。

方言为人们感受地方语言张力提供了符号性认同。如今,年轻群体在互联网空间掀起的一轮轮方言狂欢,这也是对故乡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影视作品中也常能看到方言作品,演员用方言演绎之后,作品似乎 " 更对味 "。我们也经常在舆论场上看到很多影视 " 方言梗 " 的流行和二创。比如,电视剧《繁花》热映时,上海话 " 侬晓得伐 " 火遍剧外;电视剧《山海情》热播时,西北方言 " 美滴很 " 也曾火爆出圈。

方言,不仅是两代人、三代人的代际之间的天然情感联系,更是人们与故乡建立一种独特的文化连接。在极为平常的方言交流中,获得更多来自家乡、来自当地的知识,也可以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相互认同的标志。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世界、记录世界。每个地域文化都有诸多特色。语言,便是文化的直接载体。

或许在家说普通话,在学校学方言,这看起来有一丝颠倒的意味。实际上,对于方言进校园,无须投射过多异样的目光。尊重语言的多样性,也就能意识到方言背后所代表的各自地域的文化特色。对于每个参与的孩子而言,这是一件关乎语言使用习惯的小事;而从方言传承的视角,却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传承尝试。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