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钛媒体APP观察,近期各大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动作不断,包括通过优惠 *** 信用卡用户提高使用频率和额度,揽新开卡等,对于已有信用卡的用户,不少银行采取贷款免息优惠、购买特定商品优惠并免息、提高额度以及增加信用卡会员的权益等方式增加老用户的使用率;对于新用户,不少银行则大手笔发放各类优惠券或者以赠送礼品、权益的方式吸引客户进行开卡。

大手笔拉新还是运营好存量客户,信用卡到了十字路口|钛媒体金融

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至今已趋于饱和状态,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4张,但正如笔者在唤醒沉睡账户对银行而言累人累己,但却是必行之路|钛媒体金融所说,很多存量的银行卡处于沉睡状态,信用卡也不例外。2023年的年报中,各大银行信用卡业务表现拉垮,主要原因是,在后疫情时代的宏观环境下,信用卡行业已经过了红利期,进入增长缓慢甚至衰退期,此外实体经济仍处于修复中,经营压力大,预期收入降低,这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上升,消费意愿不足,国内消费疲软,这使得持卡人的消费频率和消费额度降低。

其实许多行业发展到一定成熟的阶段都需要寻求转型变革之路,信用卡行业目前就到了这样的阶段,

银行信用卡拉新手段再上一个台阶,与各行各业共寻变革

据钛媒体APP观察,近期不少银行大力进行信用卡揽新,分析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首先,伴随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在支付宝等平台上同样可以发现很多类似于信用卡的服务,例如花呗、借呗、白条等,并且相比于传统信用卡服务,无卡形式,降低了消费者消费负罪心理。其次,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趋向于理性化和保守化,因此人们开始降低超前消费的频次和数额。最后,信用卡业务发展至今存在不少乱收费用和银行享有一切解释权的现象,因此当消费者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信任度下降,体感不佳时,又遇到了互联网公司提供的类似产品以后,人们对信用卡的使用下降不可避免。

据钛媒体APP了解,招行信用卡部门曾在抖音线上投流,但效果不及预期,因此结束了这项合作。而招行信用卡部门线下拓客并未见减少,还增加了线下办卡点的品类。据钛媒体APP走访发现,上海招行信用卡部门员工会入驻一些人均价格在150-300元不等的餐厅直接指导食客进行办卡,例如,招行和一绪寿喜锅合作,新办卡用户几乎可以享受两折优惠吃饭,首先是新用户开卡领取5折券,再使用新用户还款金领取88元,一番抵扣下来仅需小两位数就能吃到平日人均300元左右的美食,这对食客确实有较大的诱惑。

但如此大力办新卡是否是一项冲量的活动,实际上的用卡质量并不让人满意呢?基于以下两点观察,笔者提出上述质疑。

首先是办卡地点,以往信用卡办卡点还是局限于比较传统的银行柜台,或者银行 *** 直推,如今信用卡开始和多种行业进行合作,将自家的信用卡和他们的会员卡或者消费卡绑定,例如浦发银行和广发银行就发行和航司的联名会员卡,简单理解,这张卡是在航司或者机场进行办理的,其主要功能是该航司的会员卡,可以享受航司会员服务和积分优惠等,但是它同样具备信用卡功能,因此很多人可能仅仅会把它专卡专用而不会使用它的信用卡功能。其次,通过开卡过程中,信用卡办卡员工的一些话语和行为,可以判断他们抱有明显的冲业绩心态,比如他们会让食客扫各种码,加专属 *** 或者加社群,并表示如果后期不需要用信用卡功能就可以把卡销掉,但也要将社群保留两周后再退群,猜测这个时间周期可能是银行内部设定的一个考核周期。

其实,据钛媒体APP和招行信用卡用户交流发现,年轻人对招行信用卡的评价大多还是积极的,他们表示,招行信用卡可以和工资卡绑定一键还款,每月定期能领取黄金红包,每个月有不同餐饮店的优惠券可以使用,每周三有5折美食特权券等,上面的一些功能可以对大众点评等平台进行替代,对年轻人比较友好;但招行信用卡的老用户反馈,招行信用卡相比其他银行信用卡整体使用体验感差一些,首先是积分获取不易,小额消费并不适用,只有进行大额消费才能获得积分,且积分消费的损耗性价比较低,其次是首次授信额度较低,老用户提高守授信值的难度也较高,因此他们大多会选择放弃招商银行信用卡,转为其他银行的信用卡用户。

打造消费生态,积极拥抱年轻人

据钛媒体APP了解,目前各大行都在谋求信用卡业务的转型,近些年,商业银行纷纷上线了自己的信用卡APP,比如招商银行的掌上生活、交通银行的买单吧等,这些APP不仅具有传统信用卡的功能,还在构筑一种消费理财生态,通过建立良好的信用卡生态增加客户的黏性。此外有些银行还开发了信用卡新玩法,比如交叉部门业务引流,限时多倍积分活动等,都是银行零售业务揽客的重要手段。

当其他银行的信用卡APP还停留在贷款、商城、日常缴费的时候,招商银行信用卡APP已经和同程火车票、去哪儿机票、上海地铁等进行了合作,软件的功能趋向于多功能化,信用卡生态体验较好,一旦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客源同样会为招行信用卡打出品牌效应。

此外,据多位招行信用卡忠实粉丝向钛媒体APP透露,招商银行白金卡内涵多种权益,不仅每年可以免费体检,还和很多行业有合作,甚至每年还可以赠予多次高尔夫免费课程,一定程度上将客户的消费能力和享有的权利划等,仍具有一定的身份象征标志。当然,做到如此服务的还有农行信用卡等,这便是属于他们的头部竞争。

可以说招行信用卡是非常年轻人友好的,不论是生态,还是消费权益,或者身份标识都很能吸引年轻消费者,这与多家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新战略定位不谋而合。例如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近年来将战略重点聚焦于年轻客群,特别加强对年轻消费型客群的资源配置,优化年轻消费型客群的资源配置机制,拉开年轻客群和年长客群的差距,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此外光大银行制定针对年轻客群的准入政策并匹配相应额度,降低年轻客群的进入门槛,以互联网等渠道增强对年轻人聚集地的场景引流,直销渠道则更多通过考核激励引导年轻客群进入。

大手笔拉新,银行想谋取长期利益

从招行信用卡拉新的案例看,按照餐饮渠道开发新客户的成本计算,前期的平均开卡成本在150至250元之间,后期优惠和维护客户等各种活动也会带来持续的成本,那么对于信用卡业务来说,怎么保证该业务的盈利性?

这涉及到生命周期价值(Lifetime Value,LTV)和获客成本(CustomerAcquisition Cost, CAC)这两个互联网行业常用概念。

生命周期价值是指用户在与企业建立关系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为企业带来的经济价值,即LTV是指单个用户从之一次购买产品到最后一次购买产品期间为企业创造的毛利,获客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取一个新客户所投入的费用,包括营销、广告、销售、推广和其他相关费用。

首先,不可否认信用卡营销确实能吸引很多消费者,多种多样的优惠活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客户消费;第二,拉新只是信用卡业务的之一步,只有过了这个门槛,银行才能针对客户进行专业的营销分析,制定适合不同群体的营销策略;第三,当银行获取到了这个顾客便相当于降低了和其他银行的竞争,银行获得了在信用卡有效期内说服客户的权利。因此,在消费者看来,银行在花钱请我吃饭,我薅到银行的羊毛了,但实际上银行看的更远,我用一定成本换取未来获得更大的收益,既然信用卡业务能够继续下去,并能够持续给银行带来收益,那说明银行经过平衡后,信用卡业务的潜在价值比当下的成本更高。

信用卡高速发展后,与其说到了衰退期,不如说到了转型期。

对于信用卡当前的颓势并不必悲观,毕竟信用卡在消费市场久经沙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基础,特别是已经成为信用卡黑卡的消费者不会轻易放弃信用卡的额度和享有的权益,而这部分客户往往也是比较优质的消费群体,是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主要贡献者,在大手笔拉新的同时,银行信用卡部门或许更应该思考如何运营好存量客户。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信用卡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和便捷化,注重客户的体验,细分化客户标签,针对不同的客户群进行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方是信用卡业务的根本出路。(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婧滢,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