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黎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在人们关注赛事本身、为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加油喝彩的同时,女运动员的化妆问题,也意外成了舆论焦点。

都2024年了,运动员带妆出战还在被质疑?

化妆被骂上热搜

谁在污名化女性运动员

7 月 28 日,中国女篮与西班牙队对战中的一场风波,这场比赛以中国队 1 分惜败告终。第二节末段,李梦站上罚球线,其妆容在镜头中清晰可见。这时,某直播平台的男解说员突然向嘉宾问道:" 我想问一个跟这个比赛没什么关系的话题,就是你打球那时候化过妆吗?" 嘉宾则回答," 没有。我们那时候不兴化妆,崇尚自然美。" 很快,这段对话就在网上引起轩然 *** ,让 " 女性运动员能不能化妆 " 成了舆论场上的热门话题。

无独有偶,大洋彼岸,也有一位男性解说在同一天因为相同的话题,遭到了网友的大面积吐槽。北京时间 7 月 28 日,欧洲体育媒体 Eurosport 的奥运评论员鲍勃 · 巴拉德在女子 4×100 米自由泳接力赛颁奖仪式中点评道:" 这些女人刚刚结束比赛,你知道女人的,她们会聚一聚,化化妆。" 最终, Euresport 宣布将巴拉德从解说员中除名,为相关争议画上句号。

此事虽然发生在国外,但其警示意义同样不小。纵观舆论,女性运动员能不能化妆,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

早在这届奥运会之前,网上就有一种声音,动辄盯着女运动员的妆容找茬。最常成为其 " 目标 " 的运动员之一,就是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吴艳妮。在今年 4 月举行的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厦门站女子 100 米栏比赛中,吴艳妮以 13 秒 04 的成绩完成了今年个人首场室外赛。这次比赛,她脸贴亮晶晶的五角星出战,在赛场上很好辨认,而这又让一些人找到了批评她的理由。

比赛化妆 " 不务正业 "?

美美出战让选手更有拼劲

这些争议迅速在互联网上引发轩然 *** ,一时间 " 关于女性运动员能不能化妆 " 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在这场女篮比赛解说中,突然插入这么一段话,多少让人感到某种弦外之音——女篮落败,是因为分心在化妆上了。

在大多数观众的印象里,对体操、花样游泳等讲求视觉景观和艺术表现力的项目而言,化妆是基础配置,妆容和发型是表现主题的关键道具。

而那些本身不需要妆造来加分的项目,才是 " 化妆争议 " 的主战场——打球为啥要涂粉底?跑步为啥要抹口红?滑雪为啥要化眼线?隐于其后的实际疑问是:不怕影响成绩吗?

对此,奥运会根据不同项目对运动员有一定的外观要求,以防影响竞技过程。例如射击比赛刘海不能掉下来;排球比赛除了头发不能挡脸,还不能留长指甲,不能戴着长项链或者大圈的耳环;田径比赛对于妆容的要求会相对宽松,运动员仅仅是不能有附带赞助商或者广告的首饰、发型、纹身或者身体彩绘,最多只能在每个耳朵上有一个耳钉。

运动员到底能不能化妆?化妆算不算 " 不务正业 "?对这两个问题,奥组委的答案显然是 " 能,不算 "。据界面新闻报道,在本届奥运会中,奥运村中就有专门的妆造沙龙,提供 20 款免费造型,名字都起得很有彩头,拉个直叫 " 丝滑开场 ",盘个头叫 " 冠军卷发 "。

女性运动员化妆会影响成绩的说法,至今没有证据。而且在学术领域,2014 年,一项名为《体育竞技项目与服装及化妆效果内容的相关性》的研究发现,特意准备的妆造会让选手更有信心和拼劲,其中化妆具有明显 " 对外作用 ",即能给对手带去压力或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服装则更能发挥 " 对内作用 ",让选手注意力更加集中,助其拿出自信和勇气去比赛。

自信、张扬、舒展

赛场上她们可以又美又强

在许多人眼中,化妆属于选手在不直接影响分数的地方花功夫," 正事儿 " 有如一座大山镇压思维方式,为了金牌这件唯一的正事,其他需求都是 " 非必要 "。对此,光明网评论 " 这样的说法,和某些中学的奇葩校规倒是有类似之处——‘化妆就是分心,打扮就是懈怠,你要专心学习(比赛)啊。’ "

把化妆和体育对立起来,隐含着一种非常强势的话语压制——一位女性只有获得之一,才有资格化妆。只要落败、只要不是之一,化妆永远可以成为一个 " 原罪 "。那么女性必须抵达毫无争议、无可指摘的顶点,才能获得一位女性天然的权利。对于这个话题,有评论表示:" ‘强大’与‘美丽’其实并不应该冲突。随着社会和文明的发展,体育竞技的赛场应当是包容的,我们呼唤理性,呼唤非成绩论,呼唤看到运动员的多样性,呼唤对每一位运动员的尊重。"

令人欣慰的是,除了找茬者,还是有更多人从正面关注女运动员化妆这一话题。伴随着女性运动员在各大赛事中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公众对她们的美妆、配饰及服装等的关注度也显著提升。从往年刘灵玲的口红、谷爱凌的精致眼线和 " 龙须刘海 ",到这届奥运会黄雨婷的发卡、陈艺文和昌雅妮的美甲,运动员的妆造越来越成为个人魅力的体现,也一度带动模仿和消费热潮。

本届巴黎奥运会被称为男女最为平等的一届,奥运会历史上女性运动员数量占比首次达到 50%。这不仅仅是个数字,背后是更加自信、个性更加张扬、精神更为舒展的女性。7 月 18 日,吴艳妮接受媒体采访,聊到运动员形象时回应:

无论化妆与否,赛场上的女性运动员都展现了真正的强大。她们在丰富着体育世界的叙事,也在带领我们擦拭体育原初的意义:运动,让人们感知自我,重建丰满的人格。" 运动员 " 和 " 美 ",在如此种种鲜活的瞬间,恰恰来源于不经矫饰的自我表达,美也在成绩光环下愈加耀眼。女性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样子,所以如果运动员想化妆,又有何不可?

(海报新闻编辑 杨童童 综合光明 * 网、中国青年报、环球网、红 8 网、红星新闻、界面 8 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