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外一家智库基于“Tech Tracker”网站数据发布的一项“2003-2023年间关键技术跟踪报告”显示,在追踪的64项关键技术研究当中,中国已经有90%(57项)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90%关键技术研究全球领先?警惕恶意“捧杀”

据介绍,该报告主要揭示了在关键技术方面引领科学和研究创新的国家和机构(大学、国家实验室、公司和 *** 机构)。它通过关注高影响力研究(引用次数最多的前 10% 的论文)来实现这一目标,将其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研究绩效、战略意图和潜在未来科学技术 (S&T) 能力的领先指标。

追踪的数据集现在涵盖了 64 项关键技术和关键领域,包括国防、太空、能源、环境、人工智能 (AI)、生物技术、机器人技术、 *** 、计算、先进材料和关键量子技术领域,其数据集已从五年的数据(之前为 2018-2022 年)扩展和更新到2003-2023 年的21年数据。

报告称,在 2003 年至 2007 年的五年间,美国在 64 项技术中的 60 项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最近五年(2019 年至 2023 年)中,美国仅在 7 项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

2003 年至 2007 年,中国仅在 64 项技术中有3项领先 ,但是在 2019-2023 年的 64 项技术中,中国已有 57 项处于领先地位,比2018-2022 年的排名进一步增加,当时中国在 52 项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与 2003-2007 年期间相比更是有了飞跃,当时中国仅在 3 项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这份报告是真正的反应了中国的技术实力,还是国外智库的故意“捧杀”?

我们先来看这份报告具体内容,以下为芯智讯根据该报告核心内容进行的整理:

1、中国在众多技术领域已经建立优势

在过去的 21 年里,中国从 2000 年代末到 2010 年代中期的全球研究中处于中等水平,发展成为今天的研究和科学强国,这是渐进但始终如一的。它已经能够将其研究线索转化为制造在一些领域,如电池等。尽管在其他领域,中国将其强大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技术能力的速度较慢。

从 2013 年到 2017 年,中国在 28 个技术领域(共 64 个)领先于美国。在其他领域,直到 2020 年代,中国才逐步取得领先,包括高性能计算、对抗性人工智能、先进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自主系统操作技术和量子传感器,反映了中国对人工智能和计算的推动。中国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年论文出版量也达到了与美国同等水平。

在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倾向于在一些领域建立稳定和无懈可击的领先优势。

例如,在先进材料和制造方面,中国在 2000 年代末至 2010 年代中期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在先进复合材料、先进保护、涂层、智能材料、新型超材料、纳米级材料和制造等领域,研究专业知识和表现更好的机构也多集中在中国。在先进的磁体和超导体以及连续流化学合成研究方面,中国也进步很快。

在几个关键通信领域,特别是先进的光学和射频通信以及海底无线通信,中国在 2010 年代中期处于领先地位,并在过去五年中以美国三到五倍的研究成果积累了大量领先优势。

相比之下,中国在生物技术、基因技术和疫苗方面的进步令人瞩目,其在 2010 年代下半叶和 2020 年代的年度高影响力出版论文率方面超过了美国,在 Tech Tracker 涵盖的 7 种生物技术中,中国有 5 种技术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中国在 2016 年率先发表的高影响力研究成果几乎是美国的五倍。不过,美国在核医学和放射治疗方面仍然处于领先地位,并在疫苗和医疗对策方面保持着相当大的领先地位。

报告称,在追踪的 64 项技术中,共有 24 项处于中国具有遥遥领先的优势。例如在雷达、无人机、蜂群和协作机器人以及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研究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 (CAS) 被认为是世界上更大的研究机构,是 Critical Technology Tracker 中表现更好的机构。其拥有大约 113 个研究所,其庞大的规模使其占据主导地位。

△在该64项技术研究的追踪数据中,排名前十的院校(论文被引用)中,中国占据了9个,论文被引用率平均为41%。

基于对过去五年进行的数据追踪研究,中国科学院在 64 项技术中的 31 项中领先于所有其他机构,与 2003-2007 年相比有了大幅增加,当时中国科学院仅在 6 项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中国科学院在能源和环境技术、先进材料(包括关键矿物提取和加工)以及一系列量子、国防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表现出色,包括高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量子传感器、先进机器人和小型卫星等技术。

相对于中国科学院在相关技术研究领域强势的强势地位来说,中国公司在全球研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相对较小。

尽管中国公司在国家层面的广泛技术方面表现非常出色,但在高影响力研究的排名中仍然落后。

例如,在先进飞机发动机方面,中国在 2023 年发表了约占全球高影响力研究总量的 70% 的技术,表现更好的公司是中国航空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6 年),在最近的表现中排名第 22 位。

同样,在先进射频通信领域,2023 年中国占据全球 30% 的高影响力研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表现更好的中国公司,在最近的表现中仅排名第 58 位,在 2003 年至 2007 年期间的排名中完全没有上榜。

虽然中国在所有国家/地区,专注于研究的机构在 Tech Tracker 的排名中名列前茅,但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公司并没有比美国同行更高、更接近,其中许多美国公司排名很高。

2、美国正在失去它已经建立的强大历史优势

在 2003 年至 2007 年期间,在追踪的 64 项技术中,美国有 60 项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美国在这些领域的领先优势迅速下滑,现在已经只有 7 项技术(在 2019-2023 年的排名中)处于领先地位。

不过,美国依然在包括量子计算、疫苗和医疗对策、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小型卫星、原子钟、基因工程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几十年来投资和开创性研究建立的知识、专业技能和机构优势可能会在短期内继续使美国受益,但中国正在通过对自己的科技领域和表现更好的机构进行无与伦比的投资,特别是在关键的国防和能源技术领域,迅速迎头赶上。

另外,私营部门的研究越来越集中在美国科技巨头。纵观 2019 年至 2023 年间开展的高影响力研究,我们看到少数美国科技巨头正在整合卓越的研究成果。

IBM 现在在量子计算方面排名之一,谷歌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排名之一,在量子计算方面排名第四,Meta和微软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也分别排名第七和第八。在任何技术方面排名前 20 位的非美国公司是东芝的英国分部,在量子通信方面排名第 13 位,以及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在先进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方面排名第 20 位。

当我们回顾 2003-2007 年的结果时,美国公司在很多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比如,IBM(美国)在高性能计算方面排名之一,飞利浦(荷兰)在高级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方面排名第三,三星(韩国)在高级射频通信方面排名第五,微软(美国)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并列第六,AT&T贝尔实验室(美国)和日本电报 *** 公司(NTT,日本)在先进光通信领域分别排名第 4 位和第 7 位,Reaction Engines Limited(英国)在太空发射系统领域排名第 3 位,默克公司(美国)在新型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研究方面排名第 8 位。在不同关键技术领域排名前 20 位的还有德州仪器 (美国)、西门子(德国) 和通用电气(美国)。

除了头部科技企业外,美国的研究机构也很强势。比如NASA 在太空发射系统技术方面排名之一,在小型卫星方面排名第三;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在原子钟方面排名第二。

3、印度正在快速追赶

目前印度在所有追踪的 64 项技术中的 45 项中排名前 5 位(比去年的 37 项有所增加)。这代表了印度的巨大进步。因为在2003 年至 2007 年间,当时印度仅在4项技术方面排名前 5 位。

虽然目前印度在 64 项关键技术中的任何一项方面均未处于领先地位(请注意,目前只有中国和美国在任何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印度在一系列技术方面表现强劲,尤其是在生物燃料和高规格加工工艺方面,自 2019 年以来取得了重大进步。

尽管印度的排名呈上升趋势,但在 2003 年至 2023 年的任何时期,很少有印度大学出现在前 5 名的排名中。从最近的表现来看,在 64 项技术中,只有 5 所印度机构进入了部分技术领域的前 5 名。鉴于印度目前在国家层面表现良好(在 45 项技术中排名前 5),这一发现表明该国在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和科学专业知识高度分散。缺乏杰出的机构表现者可能限制了印度吸引外国研究人才的能力,也限制了印度杰出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留在或返回印度机构的能力。这与新加坡等小得多的国家形成鲜明对比,新加坡仅在超级电容器和新型超材料两项技术中成功进入前 5 名,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3 项技术排名前 5)和新加坡国立大学(2 项技术排名前 5)同样进入前 5 名。

印度似乎准备在未来几年内在生物燃料的论文出版率上超过中国。这很重要,并且将标志着唯一一项领先国家不是美国或中国的技术。

4、英国的研究排名也正在下降

英国目前在 36 项技术中排名前 5 位,比去年的 44 项技术有所下降。从 2003 年到 2007 年的成绩来看,英国在 47 项技术中排名前 5 位。

英国跌出前 5 名的技术分布在多个领域,但主要是与先进材料、传感和太空相关的技术。例如,2003 年至 2007 年的数据显示,英国在卫星定位和导航以及小型卫星方面排名第二,在太空发射系统方面排名第三。然而,最近的数据显示,英国在这些技术方面分别排名第 6、8 和 9 位。当然在一些领域也有一些进步,特别是在电子战和定向能技术等国防相关技术方面。

5、欧盟:有竞争力的技术参与者

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一直是一个有竞争力的技术参与者。根据过去五年欧盟成员国的汇总情况,我们发现欧盟在两项技术(重力传感器和小型卫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 30 项技术中排名第二。

当作为一个集团计算时,欧盟作为排名之一或第二的“国家”的地位可以改变这些技术的技术垄断风险,因为它会影响领先国家与排名第二的国家的研究份额之比以及机构数量。

作为一个集团,欧盟在建设和支持科技能力方面更加一致,这可以通过 Horizon Europe 等计划看出,Horizon Europe 是欧盟为研究和创新提供资金的关键计划(2021-2027 年价值 935 亿欧元),2023年以及鼓励和支持人才流动的奖学金,例如欧盟委员会的 Marie Skłodowska-Curie 奖学金。Tech Tracker 中许多表现更好的欧洲机构长期以来都从中受益(有些受益匪浅)从这些慷慨的资助计划中。

其中,德国是表现更好的欧盟国家。在最近的结果中,德国在 27 项技术中排名前 5,意大利在 15 项技术中排名前 5,法国落后,仅在 3 项技术中排名前 5。

从 2003 年至 2007 年的历史来看,德国也是欧洲表现更好的国家,在 45 项技术中排名前 5,而法国则在32项技术中排名前5,意大利则只在10项技术中排名前5。

继中国科学院之后,亥姆霍兹德国研究中心协会是在大多数技术中排名靠前的 *** 附属组织,该协会在太空发射系统方面排名第二,在卫星定位和导航方面排名第三,在先进磁体和超导体方面排名第4,在引力传感器方面排名第5。

6、韩国和日本

韩国在 24 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中位居前 5 名,主要在人工智能、能源和环境类别中。而日本只在 8 项技术中位居前 5 名,主要在宽禁带和超宽带隙半导体以及核能方面具有优势。

回顾 2003-2007 年,这两个国家在高科技工业实力方面有着相似的历史,但在过去二十年中,它们的地位或多或少发生了倒挂,当时日本在 32 项技术中排名前 5 位,而韩国则排名前 7 位。

警惕西方智库捧杀中国

确实,中国近年来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有着非常大的进步,但如果仅以排名前10%的论文数量来评估,容易夸大进步幅度。中国有能力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机构与学者数量近年来也确实出现了“井喷”,但如果研究者热衷于堆砌论文数量,着将会导致虚假的“繁荣”,这在中国也是受到批评的,大家愿意看到更实质的进步。例如有观点认为,论文虽多但落地情况不佳,产学研联动机制有待提升;一些高水平研究突破,虽然没有论文、不申报专利,但更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客观看待国外机构这份关于中国在64项技术研究当中,已有 57 项处于领先地位的报告。

对此,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陈经也发布评论文章表示:

如果以更多指标来评估,中国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如今进步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还是以跟随性成就为主,顶尖、原创成就与美国仍有差距。如从诺贝尔科学奖、世界年度十大科研成果、全球科技公司营收与市值等多项指标看,美国都有较大领先优势。ASPI的报告仅以高水平论文数量来得出“世界领先”的结论,正好利用了中国“跟随性研究论文数量多”的特点。跟随性研究有重大的战略价值,一些研究是其他国家学者率先开创,但中国学者或机构凭借高度敏感性、足够大的市场(或样本)以及更经济的成本,可以迅速投入跟随性研究。这使得技术上能够跟上世界先进水平,利用中国全产业链及执行力强等优势取得突破,获得了很好的技术发展经验。

西方智库肯定知道这些道理,不可能轻易认为中国在先进技术上已经领先美国,但近年来出现了一股“捧杀”的倾向,夸大中国的科技实力。笔者认为,这背后有几个目的:之一,智库的“金主”有需求,想对西方社会“示警”,即需要共同应对“中国威胁”。第二,为美国及西方一些国家联手针对中国科技领域无理制裁提供借口。第三,类似这些报告最终都话锋一转露出真面目,为对华“脱钩断链”找理由。

附录:各主要技术类别及64项技术研究排名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