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一直是车圈的焦点。

问界出海,赛力斯的野望藏不住了?

日前,赛力斯发布了一份收购 " 问界 " 商标的补充公告,展示了 " 把 AITO 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 " 的愿景。

这意味着,问界出海或迈出关键一步。

事实上,赛力斯并未否认上述猜测,公开答复 " 这是 AITO 问界品牌走向国际化的开始 ",给了外界更多的遐想。

问界出海,终于可以光明正大了。

赛力斯站台前,华为隐蔽幕后

问界助力之下,赛力斯一跃成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玩家。

多年以前,赛力斯成为新能源汽车早期玩家之一,可一直不瘟不火,直到牵手华为才逆天改命,坐上了造车大业的牌桌。

随之而来的,则是市场的担忧。

一方面考验华为如何平衡各 " 界 " 的关系," 亲儿子 "" 干儿子 " 非议一直未断;另外一方面质疑赛力斯的 " 代工厂 " 身份,缺乏话语权的猜测此起彼伏。

关于此,从出海不能挂问界车标就可见一斑。

2024 年 6 月 28 日,赛力斯在阿联酋举行品牌发布会,展示了 SERES 5、SERES 7,与问界 M5、问界 M7 的关系一目了然。

更为重要的是,与国际惯例不符。

无论是美系、欧系,还是日系、韩系,大体上遵循全球统一品牌的打法,即便中系出海也基本上沿用这个打法。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锌刻度:" 品牌内外割裂,增加了海外用户的‘理解成本’,提高了抢占心智的难度,所以品牌的全球化塑造是大多数行业的共识。"

如今,华为与赛力斯厘清了关系,实现了双赢。

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双方的合作没有本质变化,不影响用户购买问界系列,也不影响对应的售后与权益,此背景下赛力斯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与归属感,而华为以退为进,拥有了更大的舞台,可以赋能更多的国内外汽车品牌。

更为关键的是,此次商标收购,涵盖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问界商标,有利于赛力斯进行国际化战略布局。

由于种种缘由,华为明面上暂时没有出海计划,问界走向全球舞台,赛力斯站在前台是更优解。

对此,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公开表示:" 赛力斯收购问界商标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车企出海,华为只是供应商,这样受制裁的风险较小。"

一言以蔽之,华为不造车只赋能,为问界出海铺平了道路。

海外市场,增长潜力更为乐观

一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又浮出水面,即问界当下产能拉满,是否有必要出海。

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 6 月,问界交付 42780 辆,首次站上月销 4 万辆关口;2024 年 1 月至 6 月,累计销量为 181197 辆,同比增长超 679%。

其中,问界 M9 可圈可点。

长久以来,渴望上跃的自主品牌,无一例外都面临卖得贵与卖得多并存的难题,华为打破了这个悖论:问界 M9 累计大定超 10 万辆,稳坐国内汽车市场 50 万以上不分车身形式、不分能源形式的豪车销量之一名。

一名市场人士告诉锌刻度:" 华为借赛力斯打造了成功案例,非强势车企都可以通过这种模式,把自己原有的弱势品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背景下,问界不愁销路。

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制造总部总裁王平在 2024 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上表示:" 新能源汽车销售与传统的销售不一样,传统的销售是车辆做出来之后再销售,消费者提现车,新能源汽车销售是发布之后消费者下定,车企按照订单来做。目前我们的产品太火爆了,下定时有可能超出生产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消化一段时间。"

尽管如此,出海依然是问界的必选项,只是早晚的问题。

眼下,新能源汽车虽然博弈激烈,但由于市场处于增量状态,可以不断地蚕食统燃油车地盘,因而短时间之内出海只能算是一个补充。

问题在于,海外是一个增长潜力更高的市场。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4 年 6 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规模预计为 86.0 万辆,环比增长 6.9%,同比增长 32.7%,渗透率提升至 49.1%。

这意味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已占据了半壁江山。

与之对应的是,海外新能源渗透率远远落后于国内,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近日预计 2030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达到 50%。

换而言之,海外拥有更大的替代空间,需要未雨绸缪。

此外,赛力斯不但在争夺豪车市场份额头把交椅,也在争夺造车新势力市值之一的宝座,也亟需新的故事。

复盘来看,赛力斯的市值一路上扬。

2020 年 4 月,赛力斯股价更低为 7.62 元,到了 2021 年 6 月更高涨至 83.83 元,成为资本市场著名的 " 十倍股 ",迈入 2024 年 6 月中旬,市值触及 1515 亿元,一跃成为造车新势力的 " 带头大哥 "。

可好景不长,赛力斯市值调头向下,又将宝座拱手让出。

从这个角度来看,问界出海赋予赛力斯更大的想象空间,无疑是资本市场颇为期待的。

" 之一财经 " 表示:" 前期赛力斯已经在中东进行战略布局,品牌转移完毕后,未来上市公司在问界出海中将受益更多。"

从本土品牌到全球品牌,还面临哪些挑战?

以上可见,华为与赛力斯的利益一致,问界出海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咨询公司艾睿铂预测,到 2030 年中国品牌汽车将占到全球汽车市场 33% 的份额,全球每卖出三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中国品牌。

此背景下,大大小小的车企纷纷加码出海,赛力斯也未例外。

其实,赛力斯并非出海的 " 新兵 ",早在 2018 年就全面启动运营的 SOKONINDO(小康印尼),是印尼首个投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然而,答卷却一言难尽。

印尼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 年 1 月至 5 月,小康印尼旗下品牌 DFSK 生产的 GLORY 560 1.5T 6M/T LUXURY、GLORY I-AUTO、GELORA Blind Van (4X2) M/T 等 8 款车型的销量为 422 辆,同比下滑 38.8%。

换而言之,问界成为赛力斯改变出海命运的关键抓手,借助华为之力在海外再现涅槃重生的景象。

需要注意的是,海外市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问界走出去不难,难的是如何走上去,完成本土品牌到全球品牌的迭代。

首当其冲的就是贸易壁垒,美国、欧盟等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区别对待,在关税上做起文章,试图削弱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吸引力。

本土化,或成为破局的关键。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车企在区域性中心地区建立生产基地,有助于减少出口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国际矛盾,让国际资源和国际利益得到平衡。尤其像欧洲、东南亚以及一些南美地区,都有本地利益更大化的需求,所以海外本地化生产是必然趋势。"

另外,不同国家的消费习惯存在差异、经销商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规章制度各不相同,对品牌的适应性提出更高挑战。

总而言之,华为下了一步妙棋,让赛力斯站在前台,扫清了问界出海的 " 障碍 ",为销量持续增长埋下了伏笔。

借此,赛力斯也从内卷走向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