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从 2015 年起陆续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 2021 年 10 月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之一批 5 个国家公园,我国已基本构建起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 " 四梁八柱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 总书记指出:" 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

全新的体制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带来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明显转变: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民生持续改善,曾经靠山吃山的群众,如今富山养山,绿水青山成了他们的幸福 " 靠山 "。

守护好最美的生态

傍晚的秋风拂过黄河源地区,扎陵湖泛起点点星光。漫步草原,37 岁的生态管护员德却加总会思考:如何持久地守护好家乡的美好风光?

德却加的家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这里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核心区域、青藏高原重要生态屏障,有 " 千湖之县 " 之称,丰茂的水草滋养着世代草原儿女。

然而,受全球气候变暖和过度放牧等影响,到 21 世纪初,草原严重沙化,湖泊面积缩小,野生动物锐减 生态持续恶化。

2016 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黄河源园区全面落实生态管护 " 一户一岗 " 政策,让牧民逐步转变为生态管护者。德却加有了新身份—— " 家乡守护人 ":" 我们每周至少巡护草场 3 次,捡拾垃圾、记录监测野生动物,还相互交流草原保护知识。"

如今,有超过 1.7 万名和德却加一样的生态管护员,分布在三江源头的角角落落,用实际行动守护家乡。" 能用自己的力量让家园变得越来越美,是每一个牧民的心愿。" 德却加说。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漫步的黑颈鹤。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2021 年 10 月,包括三江源在内的我国首批 5 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 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以来,我们在自然保护体系建设上不断探索,统筹实施黑土滩治理、有害生物防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着力构建系统完备、保护有力、运行有效、监管精准的管理体系。"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说。

如今,黄河源头雪山巍然耸立、湖泊星罗棋布、黑颈鹤和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不时 " 亮相 " 最新统计显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净增 309 平方公里,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在 6% 以上,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

保护最美生态的故事还发生在海南的热带雨林——

古木树藤相伴而生,氤氲雾气曲流蜿蜒。看着眼前的莽莽雨林,全程见证了工矿企业退出的洪小江时常感慨:" 这座‘宝库’现在被真正严格保护起来了!"

图为海南一岩金矿区经生态修复后绿意盎然。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海南热带雨林蕴藏着丰富的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过去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地方一度对自然资源无序开采。

2019 年 7 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印发,明确要求国家公园内不符合保护和规划要求的工矿企业逐步关停、搬离,建立已设矿业权退出机制。

" 国家公园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把好好的‘摇钱树’撤出来?" 时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办公室负责人的洪小江还记得,当时的抱怨声、反对声不绝于耳。

对此,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劝说、与企业面对面座谈、到矿业开采一线协调,终于让 " 硬茬 " 企业松口。截至 2021 年 12 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 10 个矿业权全部废止退出,雨林迎来久违的宁静。

如今,退出矿企基本完成采矿区域的生态修复,坑洞遍布的矿山重新披上了新绿。茂密的林木、多彩的霞光、倾泻的瀑布、各色珍稀动物越来越清晰的脚印 曾经梦里才有的雨林秘境,已经变成现实。

构建守护生态的全新体制

吉林的秋日,凉风阵阵。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深处,正在做秋季调查的冯利民被一串脚印吸引,一个箭步冲上前。" 这是野生东北虎的脚印,成年雌虎,带着两只幼崽!" 他兴奋地说。

冯利民是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据他介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人为活动的增加,野生东北虎栖息地消失和退化,种群急速萎缩。1998 年,我国境内仅存 12 到 16 只野生东北虎。

为此,国家相继采取设立自然保护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清山清套等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难题依然存在:保护工作涉及多部门、多行政区管辖,生态系统被条块化分割,东北虎豹保护地的碎片化问题严重。

2017 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启动,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涉及国土、林业等 7 部门的行政职能移交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森林植被修复、核心区生产生活退出、虎豹迁移扩散廊道建设持续进行 种种举措,都是为了让老虎重新 " 掌管 " 森林。

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利民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开展秋季调查。(受访者供图)

如今,通过 "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 ",能实时看到东北虎豹的一举一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稳定生活在公园范围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约 70 只、野生东北豹数量约 80 只,活动范围超过 1.1 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公园面积的 80%。

不止东北虎豹," 国宝 " 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也得到系统性保护。

" 看,那片一环一环的竹林,就是公园专为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开辟的‘猫道’。" 站在海拔 2400 多米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马草河保护站,生态管护员胡太伦指着眼前布满山头的竹林和阔叶林说。

曾经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我国大熊猫种群被割裂成多个小种群,好似生活在一个个 " 孤岛 " 中,对其繁衍生息造成阻碍。截至 2013 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为 1864 只,被分散为 33 个局域种群,其中 24 个种群因大熊猫数量少,存在灭绝风险。

工作人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白熊坪区域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母子同框。 新华社发

2021 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为提高大熊猫基因交流的能力,包括荥经片区在内的四川片区共规划了拖乌山、泥巴山、二郎山等 10 条大熊猫生态廊道。

" 四川片区聚焦大熊猫重要栖息地和重点生态廊道,共计实施生态修复近 54 平方公里,有效保护了全国 64.8% 的野生大熊猫。" 四川省林草局副局长陈宗迁说。

赖以生存的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不同种群的大熊猫又可以互相 " 串门 " 了。

人与青山两不相负

世代居住在福建武夷山桐木村的李万松,没想到自己的三份工作能融合得这么好——茶园园主、生态护林员和民宿老板。这一切都是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后带来的变化。

武夷山国家公园总面积 1280 平方公里,横跨福建、江西两省,以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富集而闻名,还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茶产业是这里的支柱产业之一,李万松经营茶园已有 20 多年。

" 前些年受经济利益驱使,时常有人毁林种茶,山上的生态环境都给破坏了,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固土、净化空气等功能也弱了。" 李万松说,国家公园设立以来,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毁林种茶现象被管住了。

2024 年 1 月 30 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村雨后云雾缭绕(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近些年,"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 成了武夷山人的共识。武夷山国家公园设立后,李万松和村民成为生态护林员。" 现在应用的都是‘天空地’全方位、全天候监测管理,生态保护能力强大。" 李万松说。

公园里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持续向好:公园福建片区森林植被加快恢复,森林覆盖率达 96.72%;地表水、大气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累计发现并公布武夷林蛙、武夷山对叶兰等 30 多个新物种。

在守护美好生态的同时,公园积极促进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引导茶农建设生态茶园,推动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相融合,让群众进一步享受生态红利。

"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村 9000 多亩茶山都不施肥、不打药,茶叶的品质越来越好,很多头回客都成了回头客。" 李万松说。

守护好绿水青山,也换来金山银山。在管护茶园、巡山护林之余,李万松还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了民宿,游客一年比一年多,节假日客房几乎天天爆满。

国家公园的建设重在保护,也需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和共享。目前之一批国家公园根据自身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禀赋,向公众开放了丰富的线路和区域,如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置了 10 条生态游憩精品路线和科普廊道,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规划了广元唐家河园区、雅安喇叭河园区等 3 条独具特色的游憩线路以及 11 处成熟的游憩区域。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新时代的田园牧歌全面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