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刚亮,郭东亮已到达田地开始工作。受访者 图

【口述】河南高温下的专业浇地人:晚上11点多收工凌晨4点起床,一个多月连轴转

界面新闻记者 | 赵孟

极端干旱天气正在席卷河南,农业生产首当其冲。在这个被高温和干旱笼罩的夏天,河南的田野上,一群特殊的“护田使者”——专业浇地人,在抗旱救灾一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8岁的开封通许县农民郭东亮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务农人口老龄化加剧,专业浇地作为一种新兴服务应运而生,成为连接古老农耕文明与现代农业需求的桥梁。在持续的高温炙烤下,这些专业浇地人不畏高温,穿梭于田间地头,利用现代化的灌溉设备,为每一寸渴望雨水的农田送去希望。

在这个旱魃肆虐的季节,郭东亮向界面新闻讲述了他的抗旱经历,这是农民互助对抗天灾的一个缩影。以下是郭东亮的自述,部分字句和语序经过了调整。

最忙时,凌晨4点出发

我从事专业浇地这项工作是近两三年的事情,但从小生活在农村,对这些活儿并不陌生。专业浇地兴起已有十多个年头,随着年轻一代大都涌向城市务工,留在农村务农的人群年龄逐渐增大,许多繁重的农活便催生了我们这批专门从事浇地的人,仅我们这个庄,就有四五个人在干这行。

今年的旱情非常严重,我们都说河南不叫河南,叫“可难”,很多地方井都抽干了。从春节至今,我们这里降雨稀少,整个春天几乎滴雨未降。虽然春节时落了一场大雪,却没有带来足够的雨水。尤其从清明前到麦子收割前,持续了近两个月的干旱。清明前,我们断断续续出去浇地,还有闲的时候,清明后就一直连轴转了。给别人浇地后,又给自己浇地,浇完麦地后,又浇玉米地。麦子成熟前,有些年轻人回来收割,然后留在家里种玉米,自己也会浇地,我们稍微轻松了一些。

过年到现在找我浇地的有100多户,几乎每天都在外面。有的时候活儿特别多,就找两个人一起出门。最忙的时候,晚上12点才回家,凌晨4点多又要起床。早上干活儿凉快一些。那几天找我浇地的人很多,这家没忙完那家又催着。我家自己也种了二三十亩地,趁休息时,才赶紧给自家浇地。

浇地是个细致活儿,不能踩踏主家的庄稼。清明前,麦子只有一尺多高,绿油油的,踩到了还不太碍事,麦子还能爬起来,但清明后就要注意了,这时麦子已经出穗,“头”很重,“经骨”也硬了,踩断后就不容易起来。我们都是种庄稼的人,给别人干活儿也要想着给自己干一样。

我浇过地的农户中,有的一户种五六亩地,有的种十多亩,最多的种二三十亩。浇地的收费标准,通常是根据消耗的电量来计算。如果按田地面积算,本来一个小时能浇好,他让你浇一个半小时,有的让浇两个小时。按天算吧,有的水泵坏了,或者电路出现问题,也不好计算。所以最终都根据消耗的电量来计算费用。平均算下来,我浇一亩地大概70元左右,比较实惠。种地都不容易,能省就省一点。

浇地的设备包括水泵、水管、喷枪、遥控器等。水泵价格1500多元,水管每米一百多元,一般需要20节,共2000多元,喷枪五六百元,遥控器一百多元,合计一套设备要4000元。

在大多数村,国家配的有水泵,刷卡就可以出水,个别地方水泵坏了,就需要我们带着水泵。水费一般由主家购买的水卡直接刷卡支付,电费也需要主家出,电费通常每度8毛钱或者1元钱。

一处用于灌溉的机井房。摄影:蔡星卓

我们提供浇地设备和人力,但主家必须有水源,要么有深井,要么靠近河流。有些地方水井坏了,河流被抽干了,那种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办法。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地方水少,大家争着用,吵架就免不了,老百姓都是日夜不停浇地,你不浇完下一家还等着呢。最近都是40多度的高温,很辛苦。

相比过去,现在条件好了很多,设备也更先进了,喷枪可以自己喷水,自己旋转,遥控指挥。喷枪转一圈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人不用一直守着,可以到树荫下歇一会儿。但人不能离开,因为要确保地被浇透,就需要调整喷枪角度和半径。浇透一块地方,再移动到20米外的下一个地方。我浇透一亩地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一天能浇七八亩地。

十多年前的设备没有现在先进,当时也有喷枪,但雾化效果不好,所以人比较辛苦一些。现在的喷枪喷得比较匀、比较透。

会浇地的人,省水省电省时间

旱情年年都有,有的年份时间长,有的年份时间短,今年干旱时间尤其长。我出去浇地最远去过20多公里外,主要还是在村子周边,太远了过去也不方便,当地也有专门浇地的人。

主家跟我们都很亲近,给我们送饭、送水,夜里给我们看着设备。一般主家管吃,但我不跟他们住,我们身上比较脏,不给人家添麻烦,一般都自己骑车回家。有的地方不太安全,担心设备被人拿走,所以主家会主动帮我们看着。有些地方比较好,直接丢在地里不需要人管。

我给别人浇地,说句实在话,他们自己都不如我浇得均匀、透彻。前两天,邻村一家人让我去给他浇地。他家9亩地,刚播种玉米,他自己浇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又浇了一上午,以为浇的可狠了,结果五六天后,他去地里一看,好多地方没浇匀,玉米也就长出了七成。我去用了一天半的时间给他浇完了,他去地里一看,一个巴掌大的干地都找不到。他浇地用了150度电,我只用了70度。会用设备的人,也能省水省电省时间。

现在的喷枪技术改进很多,最远可以喷20多米,出水均匀。受访者 图

这里是有一些窍门的,有的人把喷枪买了几年都没用过,效果自然不好。

收割麦子前活儿太多,我忙不过来了,让同村一个老乡去给一户人家浇地。他们两个人浇了6亩地,用了100多度电,主家不算电费还给他700元钱,平均每亩100多元。主家觉得价格偏高,去一次后下次就不想再请了。我浇一亩地,一般也就70元左右,活儿干不完。

这次旱情严重,我帮别人浇地,自己也能挣点钱。一般主家对我都满意,把地浇好的同时,也不浪费水电,尽量让他们得到实惠。我还有其他耕种设备,也会给人旋地(通过机器将土壤上下翻转,改善土壤质量和松弛度),打杆,播种玉米。

播种玉米也要用心,播种前我计算一下,一亩地合多少种子,多少肥料,最终基本都差不多。熟能生巧,天天干这行,就没啥不懂的了。

尽管干旱带来很多麻烦,但只要灌溉及时,小麦的产量实际上优于去年。原因在于,干旱伴随的充足日照和较高气温,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比如赤霉病、白粉病等今年都很少,收回来的小麦粒粒都很饱满。但如果灌溉不足,产量肯定下滑。

今年由于旱情影响,小麦的收割期相较往年提前了许多。通常情况下,收麦工作会在6月之后才全面展开,但今年到了6月1日,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了下一季的播种。

相比之下,下一季种玉米的居多,种豆子的少。豆子价格虽然高,但产量低,管理起来也麻烦,没有玉米省事。国家提倡种大豆、花生,还给补贴,但还是很少人种。收割的时候,很少有收割大豆的机器。人工收割的话,效率又很低下。玉米收割起来跟麦子一样,方便很多。

虽说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限,但如果家里有二三十亩地,浇地的成本也要几千块。现在粮食价格不高,成本增加这么多,收益自然就减少了。

一边发愁,一边往前走

最近大家都在盼着下雨,几次说是人工降雨都没成功。

今天(6月16日)凌晨4点左右,我们这里开始刮风下雨,但只下了不到一个小时,地里还不怎么透。早上8点多又开始下,这场雨就比较大了。算是过年以来更大的一场雨。经过这场降雨,玉米应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汛期,旱灾应该就过去了。

但下雨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地方还下了冰雹,盼来盼去一场雨,把农民的庄稼打倒了。有的西瓜被冰雹打开了花,辣椒被打的成了“光杆司令”。

此次降雨部分地区伴随着冰雹,一些村民称地里的西瓜被冰雹打烂。图片来自 ***

说起来,现在村里种地的人,多半是上了年纪的六七十岁老人。年轻人都不愿意窝在村里,觉得种地不如进城打工划算,土地都渐渐地被承包出去了,搞规模化种植。

可干承包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认识的人中,不管是承包几十亩还是几百亩,粮食价格上不去,赚头就有限,碰上自然灾害,还得往里贴钱。有人想换换花样,种点大蒜之类的经济作物,可这行的水深浅,谁也说不准。

现在玉米都已经种下,旱情也正在结束,农忙算是告一段落了。我也打算出门打点零工,挣点过年用的钱。我没什么技术,出去打工也就是卖苦力。

我有两个儿子,大的大学刚毕业,工作才半年,小的没读书,在郑州打工,都还没成家,没卖房,负担不轻。我们这里娶媳妇彩礼很重,过礼得三四十万,还有三金等等。此外还需要车子和房子。不仅老家要有房子,城里还得有房子。一个儿子一百万根本不够。

但无论干什么,挣什么钱都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别人出钱了,我就得干好,让主家觉得花钱请我值得,心里舒坦,下次才会再找我。

所以平时也不能闲着,帮邻里浇浇水,干点杂活,除非是下雨天,不然我是没时间休息的。生活就是这样,一边发愁,一边也得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