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 文 2024 年 8 月 22 日是 *** 诞辰 120 周年。人们以各种方式缅怀这位 "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他本人从未试图将一切视为个人功业,但世人对他的感激和崇敬发自内心。一句 " 小平您好 " 浓缩了 40 年的家国记忆,在时光的回响中久久激荡。
不夸张地说,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和 *** 的联系。恢复高考的决定让知识青年有了上大学的机会。无论出身和背景,一张高考报名表就意味着选择的可能和命运的转机。包产到户则让农民重新成为土地的主人,他们很快就会证明农民有能力养活自己和更多人。 *** 几次关注安徽芜湖个体户年广久的和他的 " 傻子瓜子 "," 不要动 " 的表态,松绑的是最早想办法改善自己生活的那些人,他们聪明、肯干且勇敢。而在宏观叙事里,经济学家周其仁说," *** 把企业家请回了中国 ",他让我们重新认识了 " 看不见的手 " 并最终推动这个国家摆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
*** 在 1978 年开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也打开了此后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密码。他在不同时期的谈话被总结为 " *** 理论 "。普通中国人印象深刻的是 *** 生动活泼的语言,从 " 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 到 " 不争论 ";从 " 发展才是硬道理 " 到 "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从 "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再到 "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这些谈话朴实无华但一针见血。 *** 这样说也这样做。对于那些实践证明有益的尝试,他会毫无保留地给予支持,让它在更大范围内落地,进而变成国家意志。即使是错了,也不会随便 " 扣帽子 "。因此,这些谈话毫无例外地成为改革支持者的行动宣言。在每一个关键时期,都如星星之火,掀起燎原之势。
这不难理解。只有卸去思想上的枷锁,打破人们头脑中的条条框框,才可能唤醒被窒息太久的希望,那是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大胆追求个体幸福的勇气。当思想解放变成现实,当人们重新拥有了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尽管开始只是涓涓细流,甚至只是少部分人的小心试探,但这一切终将汇聚成不可阻遏的洪流。
解放思想,解除对人的禁锢,才有可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相信,改革开放是富裕繁荣之路。他致力于推动建立这样的共识。他说," 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就在鼓动改革开放这件事,胆子要大一点,怕什么 "。他心心念念的是让这个国家摆脱贫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之初, *** 就明确提出 " 建设小康社会 "、"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 的设想。站在 1980 年代的他,从不避讳现实中国的贫穷,但他热切畅想着的百年愿景,是一个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中国。
*** 是一个崭新时代的梦想者,更是倾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并让亿万人都成为追梦者的人。他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他把人民生活有没有得到改善,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不好看得最重。所以在 1992 的春天,88 岁的 *** 才会踏上南行的列车,奋力发出对改革开放的最强呐喊。
*** 相信植根于中国大地的生生不息。他相信每个普通人都有改善生活的持久动力——中国人将为此毫无保留地付出勤劳、智慧和创造力。或许可以这么说,作为 "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 的 *** ,几乎没有凭空 " 设计 " 过任何一项具体的改革举措,他更大程度地回应了民之所盼所愿,并给民间的闯与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充分吸收了民间探索取得的经验。改革开放就此成为 *** 、市场与民间的同频共振,那些创造财富的源泉因此得以充分涌流。历史记录了这样一幕—— 1992 年 1 月 22 日 上午,深圳市仙湖公园, *** 在公园种植一棵长青树高山榕。在有人介绍一棵树叫 " 发财树 " 时, *** 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这是历史的先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这样的声音仍然会时时提醒和激励我们。从 1978 年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到 1992 年的南方谈话,温故而知新,我们常常在 *** 的思想中为今天寻找勇气和智慧。他的警告至今振聋发聩: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 的设想是在 21 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 *** 南方谈话的最后一段这样说:" 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这是跨越世纪的历史托付,答案在我们和未来几代人手上。实现这样的国家愿景,决定于手持接力棒的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