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4 日,巴黎奥运会迎来新故事——中国男子 4X100 米团队夺冠,打破了美国在这个项目上 40 年的垄断。而此前在 100 米自由泳中游进 47 秒的 00 后选手潘展乐,在这次接力赛中甚至游进了 46 秒。

00后的松弛感,在奥运会具象化了

团魂炸裂的同时,这位 00 后小将的采访发言也略显直率,惹得观众热议。

比如拿到个人赛金牌,转身就跟记者告状,说 " 我在下面跟查尔莫斯打招呼他一点都不理我,包括美国队的阿莱克西 "、" 我们训练的时候教练在岸上,他们那种滚翻直接往教练身上溅水花,有点看不起我们的样子 "。

而拿到团队赛金牌时,有队友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他说:" 冠军是我们了,不满意的应该是别人,不会是我们!"

这届 00 后,事儿藏不住一点,且绝不内耗。

回到一个月出征巴黎前,记者曾问潘展乐对于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期待,潘展乐的回答也展现一种强者的松弛感:" 也不用想很多,(金牌)能拿就拿,拿不到就下一届。"

再比如射击冠军盛李豪,因微博名获得 " 干饭哥 " 名号,比赛前他的采访也极具松弛感,淡定得仿佛去家门口参加一个小比赛,被称为「精神状态领先」。

比起以前略显沉重的运动叙事,00 后们展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松弛感,看看各位拿了金牌的选手们的微博名大概就能理解是种什么状态了。

再看看 00 后在职场上的一些作风,会发现他们还是有一些共同特质,且似乎打破了过往的一些东西。

不求同

他们可以大胆且略显高调地展示自己的喜好、兴趣和审美,比如 00 后把自己的办公桌装扮成 " 春天的工位 ":

放花可能很多人都会放,但精心打造成这样,甚至成了公司打卡点的,还得是 00 后打工人做得出来。而这还不是最有个性的,比如下面这个迪士尼在逃公主般的工位:

在 10 年前,谁能想过严肃的办公桌还能变成一个陈列品,刚进职场的年轻人能够如此张扬地表现自己的兴趣、喜好,那种压根不求同,不担心不合群的洒脱感,相信是任何一代人都羡慕的精神状态。

人们一般在进入新环境环境,几乎都会担心差异化,可是他们明明就是之一次站上这么高的舞台或是进入社会、职场,每个举动都彰显了个性和差异化性格,让我们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我们开始思考:他们到底打破了些什么。

腾讯发布《00 后研究报告》显示,66% 的 00 后表示「当我看到朋友观点和自己不一样时,之一反应是表示理解」。

一个干了 10 年心理教育工作的朋友曾经和我分享过一句话,她说,理解别人的不同需要力量感,很多人是没有力量去理解尊重别人的。

也就是说,当看到观点不一致时,理解和尊重是需要力量的。而那些经因为接受不了不同而崩溃的人,最容易陷入 " 在乎别人看法 " 这种陷阱里出不来。

所以,他们有力量打破的枷锁或许过去人们的求同趋向,所拥有的是那种对 " 不一样 " 的毫不畏惧,甚至追求差异化的勇气。

"AI 时代需要不一样的人,今天是一个追求差异性的时代,一个人更大的价值就是你和别人不同。现在的 00 后,他们有自主性,有一种不顾后果的决然和力量。"复旦人文学者梁永安今年 5 月曾这样说道,这代人的黄金年龄在 20 年后,会出现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等。

力量感

那么这种力量又是从哪里来的?

我认为是那句话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世界。

00 后被社会学家们定义为「有史以来最富有物质财富的一代」。

大部分 00 后的家庭条件优越,是相对富裕的一代。对比前几代人对金钱物质的欲望,00 后对自我兴趣爱好的关注度可能会更高。

他们是见证我国高速发展的一代。

刚出生中国就加入 WTO,童年时代智能手机诞生,迈入青春期后中国的 GDP 攀升至全球第二。

新世纪前 15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始终维持每年 7% 以上的高速增长,抽象的经济数据背后,是这代 00 后的成长背景。

他们一路见证着祖国的强大,接受到的是一种不断向上的信号,繁荣和增长为主旋律的叙事塑造了 00 后们关于物质生活的乐观。

他们成长在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在虚拟世界里获取了极高的信息搜索能力,早在 *** 世界看了不少职场故事、勾心斗角。他们接受了多元化的信号,当进入现实社会,当然不会觉得有什么是离奇古怪的。

他们甚至很可能在游戏世界里养成了一种高维视角,以至于对现实世界的很多操作有一种 " 出世 " 的思考。

所以,力量感的来源除了是小家庭里的富足,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参与的这 20 年历史,给了他们足够广阔的视角,让他们把很多前人看得很重的东西,看得更淡。

但在事关个人奋斗和社会进步的 " 大问题 " 上,其实他们和所有人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有着向上向善的信念,不同的一点是,00 后改变了表达方式。

" 我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

在一档青年视角代际对话的公益片《你好,00 后》中,00 后年轻人与行业前辈交流——热爱和赚钱哪个更重要、如何面对未知和不可控、怎么平衡工作与生活等摆在职场新人面前的问题。

片中有一个 00 后谈到,相比 80 后、90 后,自己似乎又成了 " 最差的那一届 ",还经常被建议应该如何如何。面对这样的评价,他给出了 " 我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 的回应。

能够如此直接地对专家、权威 say no 的可不只一个人,还记得 00 后演员胡先煦在新电影宣发的名场面:当被观众提问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时,胡先煦的回答是:" 没有建议,自己正年轻,而且我很了解我自己,不爱听建议。"

他们敢于如此鲜明直接地表达出自己 " 不爱听建议 ",这就是一种 " 不畏权威 " 的力量感,而这种力量感,除了物质富裕,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他们背靠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当计划赶不上变化,过往经验并不如自己的探索实践来得靠谱。

本质

一个足够有力量的人,追求的东西可能会更加纯粹和本质,比如个人兴趣、个人价值等等。

回想到这次接力赛的 95 后老将徐嘉余的赛后采访,他说," 如果没拿到金牌可能会一直觉得很纠结,首先成为我的心结,现在心结已经打开了,我会更安心地去追求一些关于游泳本质的一些东西。"

他作为四届奥运会选手,在男子 100 米仰泳这个位置顶了很多年,而在多次拿到银牌后也留下了一些心结,可能背负着沉重的自我评判。所幸,有了这枚金牌的加持,他接下来能卸下重担,回到最初的初心。

其实这就特别像在职场上背负着数据、KPI 的我们,当你刚开始勇闯江湖时,或许脑子里没有这么多的杂念,可你一举成名,做出了非凡成绩,就很难不被数据绑架,拧巴纠结。

除非有一天,你可以回到最初工作的本质,来到职场的最开始纯粹的想法,你才真的可能创作出新的成绩。

再比如金钱课题上,我们以为金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一些目标,但事实上,我们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将金钱当作了目标,一些更重要的价值,反而成了换取金钱的条件或工具。

在幸福课题上,父母希望孩子幸福,那幸福是什么呢?可能是大家都在说的出人头地。过去时代讲的是进京赶考中状元,现在可能在讲财富地位。

于是一个孩子的幸福,就一步步 " 化约 " 成进名校、进好的初中、好的小学、好的幼儿园。然后教育就演变成一种竞争," 一分干掉千人 "。

比如同样是进名校这件事,到底是为了光环、为了更接近成功而进名校,还是名校能给你一些更丰富的视野,使人能从更开阔的意义上思考自己的选择,更有利于人类社会?

进名校、求财富这件事都没问题,但我们怀着一个怎样的心来做这件事,更重要,这让我们不至于有一天偏离轨道。

所以,松弛感往往只是最外在的一层,00 后走上社会大舞台后真正打动我的是,他们有很强的内心力量而不被外在的数据、看法、媒体评价等一切东西所影响,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边界,他们对一些更本质的内在探索有着更强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