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经合组织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马吉特·莫尔娜:中国显著拉动世界经济增长

记者 方卓然

“我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壁垒。”2024年8月3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马吉特·莫尔娜 (Margit Molnar)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这样说。

莫尔娜认为,国际贸易对所有参与国都具有利益,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应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定,而且更好是降低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不仅出口商能从国际贸易中受益,进口商同样能通过全球比较获得价格更低且质量可接受的产品,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更大的发动力。”莫尔娜表示,如今,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显著拉动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长,其影响力极为深远。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国能够维持其高增长态势,作为经济大国,中国的贸易份额占据重要地位。

尽管随着GDP增速的提升,贸易占GDP的比重可能会相对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贸易总量的减少,而是反映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贸易增速自然放缓的普遍规律。

因此,减少贸易壁垒、维护开放和包容的全球贸易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举措有助于各国共享经济增长的红利,推动全球经济实现更加均衡、可持续的发展。

马吉特·莫尔娜。摄影:方卓然

莫尔娜认为,中国入世后,作为“世界工厂”的角色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巨大机遇,主要体现在承接国际产业链中的加工组装环节,将中间产品加工后再出口至其他国家。

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逐渐能够自主生产更多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产品,减少了对国外进口中间产品的依赖。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OECD的增加值贸易指标,莫尔娜认为,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的两个显著趋势:一是外国中间产品在中国加工中的使用比例下降,二是中国自主生产高技术中间产品的能力增强。“这种趋势反映了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结果,也预示着未来中国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发展,其背后的驱动力包括科技进步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升级。”

国际贸易的互利性为各国提供了合作与发展的平台,而中国作为曾经的“世界工厂”正经历着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转变,其增加值贸易指标的变化是这一转型的直观体现,预示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关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莫尔娜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增长速度放缓、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等。尽管如此,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旧稳固,预计在到2050—2060年左右,人均收入将逐渐接近并趋同于经合组织发达经济体水平,经济增长率也将相应提升。

为应对短期挑战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中国需着重提升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同时加快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为激发服务业活力,提升经济效率,建议中国应逐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减少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此外,中国制造业竞争已较为充分,但服务业领域仍有待进一步开放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