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未用过这个手机号打车,却意外收到打车账单。" 近日,市民邢女士(化名)收到来自某品牌打车软件的短信,提醒其有一笔未支付的出行费用。同时,多名用户也反映,在购买新手机号后遭遇类似 " 幽灵账单 " 困扰,这些账单并非他们本人所产生。

“陌生人打车消费我买单?”多名用户打车软件遭遇“账号穿越”

突如其来的陌生账单究竟从何而来?11 月 7 日,该品牌打车软件方面回应读特新闻记者称,此类问题系供应商二次放号导致。当前,平台已采取措施为新号主关闭相关订单,解除与手机号的绑定,并提醒新办理手机号的用户注意此情况,及时联系 *** 处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新购手机号频现未支付打车账单

11 月 4 日,邢女士(化名)收到一条来自某品牌打车软件的短信,内容提示其有一笔未支付的出行账单。令邢女士感到困惑的是,该手机号是自己于八月底新购入的,且从未用于该打车服务。当她查看账单详情时,发现乘车记录并非本人出行。

邢女士猜测,前机主未能在该打车软件上解绑账号,导致账号依然活跃并产生消费。为此,她多次联系该打车软件 *** 寻求解决方案。" 如果不是平台发短信提醒,我根本不会意识到前机主还在使用。" 邢女士告诉读特新闻记者,希望 *** 能够尽快处理,以防前机主继续使用产生新账单。

类似的情况并非孤例。今年 8 月,曲先生(化名)在注册新手机号后,同样发现新手机号在该打车软件上存在前机主的未支付订单。" 不支付就无法正常使用打车服务。" 据其透露,经过与 *** 的沟通,账号最终得以重置,目前用户的信息和订单被清除。

连日来,记者在各大社交平台搜索发现,自 2019 年以来,此类问题便频繁出现。不少用户反映,本人所在地与未支付订单所在区域相差甚远,亦有用户账号上出现高达 5000 余元的未支付账单。

用户在社交平台反映的同类情况。

手机号 " 前世今生 " 纠缠不清?平台回应二次放号所致

这一问题并非新近出现,有专家对此表示,未经用户明确同意,仅依靠大数据推理来关联消费者账户,而无需征求消费者同意,这种看似高科技的做法实际上是对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极大漠视。

日前,读特新闻记者就邢女士的经历采访涉事品牌打车软件。11 月 7 日,该平台工作人员回应称:" 经核查,邢女士的账号于 2015 年注册,并长期保持正常使用状态。然而,根据用户提供的手机号码入网证明,该号码的入网日期为 2024 年 8 月 30 日。结合账号情况分析,其判断该订单是在供应商二次放号的场景下,由手机号原号主打车所产生。为此,平台已为新号主关闭该笔订单,确保其无需承担支付责任,并进一步解除了平台账号与手机号的绑定关系。"

此外,平台工作人员特别提醒道:" 用户放弃使用手机号达到一定时间后,运营商会回收号码进行二次贩售。如果此号码的前任号主未在 APP 上完成账号注销操作,那么新号主在登录 APP 后,可能会发现账号中存在并非自己产生的订单。" 因此,特别是对于新办理手机号的用户,若发现存在未乘车却产生的订单,可联系平台 *** 进行处理。平台核实订单属于二次放号情况后,会为用户关闭订单,确保其无需支付,并解绑手机号与平台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