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金融创新与防控风险如何平衡?金融业大咖共话数字化浪潮|圆桌热议

界面新闻记者 | 冯赛琪

在建设数字金融强国背景下,如何平衡金融创新与防控风险的关系?数字金融规则制定方面,资本市场能贡献哪些智慧?6月20日下午,在陆家嘴论坛第七场全体大会上,来自保险机构、资管机构的专家热议“数字金融创新与治理”这一主题。

数字化金融如何实现?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董事长宋曙光表示,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金融有效的途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手段问题,也是金融模式、组织形态一个系统性的变革。

他认为,对金融机构来说,首先要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的跃升。二要运用数字技术、数字思维改革和重塑金融服务的全流程,三是加快建立适应技术进步快速创新的体制机制。

东方汇理资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Guillaume LESAGE认为,要在数字化过程中获得成功,需要一个安全坚实的基础设施,在企业和国家层面都是如此。尤其是,一些比较小的企业能有一百套体系,要保证安全和进一步发展很困难。再就是创新,创新必须要有高层 *** 引领和推动,同时在基层还需要有创新活力,必须要有基层一线的创新。数字化还需要人才和合作,需要在企业内部有真正懂技术的人才;伟大的技术突破不可能仅仅靠自身完成,还需要伙伴关系。

数字化如何影响金融服务?

“我认为数字金融首先也是金融,必须服务、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人保集团总裁赵鹏表示,要以数字金融创新巩固拓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数字金融业态。

他分享了一组数据:根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研究,2022年测算的51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41.4万亿美元,占51个国家GDP的46%,其中中国数字经济规模50.2万亿元人民币,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家GDP的41.5%。

但是,数字金融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挑战。赵鹏表示,就保险而言,最突出的是如何保障公平性。

“进入数字化时代,保险公司的风险识别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可以采取更精准、个性化的定价,从而实现‘千人千面、千人千险’,利于提高保险经营效率。但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个性化的保险定价,可能导致部分弱势群体像老年人、残疾人保费过高,可能无法通过保险进行风险转移,从而造成新的风险排斥。”

“中国数据生产的总量已经达到了32ZB,总算力在全球排第二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张为忠表示,从移动支付到数字信贷、投资理财,都离不开数字金融的支持。特别是银行金融机构,做业务、做产品、做服务,背后完全是数字的支撑和支持。

在普惠金融领域上,中国在全球做出了首家数字普惠标准,人民银行牵头多家银行共同参与。在上述标准研发阶段,就用到了我们的生产数据、经营数据、税务数据、交易数据和负面清单数据,构建了新的模型,来研究客户如何授信、如何定价、如何进行过程管理和跟踪服务,如何对客户的生命周期和综合服务进行产品支撑。

他表示,数字金融在内部机理上改变了服务方式和业务流程,更重要的是将来会高效地改变金融的运营方式。

如何平衡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

张为忠表示,在数字金融框架下,要平衡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关系,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监管,要对整体创新持支持、包容的态度,鼓励创新,同时确定创新相关的准则标准。

“金融机构既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解决客户的需求问题,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相向而行,并肩作战。我们的目标就是面对市场、面对消费者来解决问题。”他说。

“监管体系要更好适应创新、推动创新,让创新更容易实现。同时,要确保市场里有足够空间,让新的企业、新的想法能够冒头。”Z/Yen集团首席执行官Mike WARDLE指出。

他表示,对于监管来说,之一大挑战是与市场主体之间的沟通,如果监管者能跟得上市场最新的变化,那他就是一个成功的监管者。因此,监管者应当与产业之间有流畅的对话机制,确保持续交流。另外,监管者要建立一个清晰的监管标准,让市场主体知道如何遵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