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河南巩义市应急管理局确认,一民营火箭公司在该市进行火箭动力系统热试车时发生事故,火箭一子级从发射台上意外起飞升空,随后在一处山区坠毁,暂无人员伤亡报告。据悉,该事故涉及的火箭为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兵科技”)“天龙三号”首飞箭,试车部分为该火箭的一级。

“天龙三号”试飞坠毁,都有哪些突破与遗憾?

事故画面。 *** 图

“天龙三号”为一款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火箭本身及其背后的团队有哪些特点?上游新闻进行了了解。

推力更大的动力系统试车

6月30日晚,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的情况说明”称,6月30日下午3点43分,天兵科技自主研制的“天龙三号”液体运载火箭在河南巩义市综合试验中心开展了一子级九机并联动力系统热试车。试车过程中,一子级火箭正常点火,发动机推力达到820吨,因箭体与试验台连接处结构失效,一子级火箭脱离发射台,在升空后,箭上计算机主动关机,火箭跌落在距离试车台西南1.5公里的深山中,箭体跌落山中后解体。

虽然动力系统热试车发生事故,但天兵科技微信公号在“情况说明”中仍提到,“天龙三号”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车为一子级九台TH-12(天火十二)发动机同时点火,“是我国现阶段运载火箭在研制过程中推力更大的一次动力系统试车,较之前中国航天更大推力试验增长了2倍。”

在此次试车事故发生前,“天龙三号”背后企业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则已经名声在外。

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回应。公众号截图

去年4月,天兵科技“天龙二号”成功发射,创造了全球民营液体火箭首飞即成功等8项商业航天纪录。

据天兵科技微信公号介绍,“天龙三号”是天兵科技为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量身定制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产品性能对标SpaceX的“猎鹰9号”,其直径3.8米,起飞质量590吨,近地轨道(LEO)运力17吨,太阳同步轨道(SSO)运力14吨。在媒体的报道中,“天龙三号”还被称为我国更大液体商业火箭。

天兵科技火箭研发中心总体部副主任张晨星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火箭发射需要考虑运力和发射成本。面对300千克到500千克重的卫星,“天龙三号”火箭可一次性搭载30到60颗卫星,发射费用可有效降至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号”火箭的价格水平。

天兵科技估值超150亿元

据悉,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背后由江苏天兵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两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均为康永来。公开资料显示,天兵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康永来科班出身,本科、硕士、博士都是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以后,他正式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持过“长征十一号”和“捷龙一号”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工作。在体制内干了20年以后,康永来离开“国家队”加入商业航天公司,后又在2019年成立了天兵科技。据天兵科技官网介绍,公司其核心技术团队成员均是中国航天资深专家,平均年龄38岁,该公司拥有北京火箭研发中心、西安动力研发中心、郑州动力试验中心和苏州智能制造基地。

该公司于最近一轮融资中获得数亿元人民币后,估值已超过150亿元。今年4月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4全球独角兽榜》,其中天兵科技首次上榜,排名全球第495位,并荣登中国商业航天榜首。

“天龙二号”发射画面。央视新闻

今年6月上旬,天兵科技宣布完成超15亿元C+轮新增融资,本轮融资由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博华资本管理)、无锡产发等多家机构共同完成。

据悉,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的首飞与批量化生产、“天龙三号”号可回收状态产品研制以及“天龙二号”中型液体火箭的批量化生产。

据了解,天兵科技自成立五年来,已完成了15轮融资,累计获得资金支持超40亿元。

机遇与风险并存

从2014年国务院首次出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的指导意见,到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被写入 *** 工作报告。10年间,从国家部委到各地 *** ,相继发布政策文件,鼓励商业航天发展。

政策推动下,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逐渐提速。企查查数据显示,中国现存航天、卫星相关企业共21.47万家;2023年新增5.14万家,同比增长42.84%。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提速很快,市场需求十分旺盛。而以“天龙三号”为代表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则是运载火箭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和方向。

今年以来,国内重复使用火箭试验持续获得重大进展。6月23日,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本次试验是目前国内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更大规模的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也是国内自主研制的深度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在10公里级返回飞行中的首次应用。

3月10日以来,星际荣耀自主研制的“焦点二号”发动机累计完成4次起动点火试车,均取得圆满成功。4月15日,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可复用火箭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箭顺利完成“10公里级飞行”改造和总装工作,将全面转入最后的总测和出厂阶段。

在位于江苏张家港的天兵科技智能制造基地展示的火箭模型。新华社

天风证券指出,我国可回收火箭研制正加速追赶,具备后发优势或将有力缩短研发进程,可回收火箭研制的可观进展有望进一步催化商业航天产业链,或对卫星互联网相关产业起到推动作用。

目前,在商业航天这个产业链上,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民营航天公司与国企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存合作的局面,调动了地方 *** 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航天研发和运行环节众多,资金重周期长,需要依赖外部投资,建议民营商业航天公司要做好较长远的统筹规划,避免项目的低水平重复,重视原始的技术创新,特别是颠覆式创新技术。此外,还要关注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融资成本、经营能力以及一些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

体制机制的改革,市场力量的引入,确实缩短了应用新技术的决策链条,激发了活力,提升了效率。但另一方面,中国航天事业近70年发展积累下来的一系列精神和传统也应当继承和发扬。“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学费必须交得值。”观察者网评论表示。

上游新闻综合自 新华社、证券时报、观察者网、天兵科技微信公号、封面新闻、天兵科技官网、澎湃新闻、新黄河、苏州日报等

编辑:徐远哲责编:李洋,王蓉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