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蒋继璇 记者 黄冲

这些孩子为什么热衷养“臭水”

牛奶、粉笔、辣条、蟑螂、香水、唾液……将这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东西混装在塑料瓶中,就做成了时下一些中小学生手里的“臭水”。

养“臭水”不需要按常理出牌,瓶子里想放什么就放什么,每瓶的“配料表”不尽相同。但养“臭水”的人几乎都有同样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地添加、混合材料,将瓶子“养”得越臭越好,等待其膨胀爆炸的一刻。

这种另类爱好为什么会出现?养“臭水”真的是“无公害”的个人行为吗?

不讨喜的“液体宠物”

“有两次‘臭水’炸开溅到我头发上了,班里一股发酵的味道,特别恶心。”长沙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蒋莎莎告诉记者,从这个学期开始,班上陆续有同学养起了“臭水”,称就像“液体宠物”,有十几名男生热衷这个“爱好”,“他们养‘臭水’,可能是出于好玩,但我一点都不觉得有趣,周围同学也很讨厌这种行为。”蒋莎莎说,班主任已经抓过好几次“现行”,但因 *** 门槛很低,瓶子被扔掉后,没多久又有新的“臭水”出现,这让她苦恼又生气,只能“躲着走”。

某社交平台上学生展示的“臭水

高三学生许白自称养“臭水”爱好者,他告诉记者,一开始是在视频平台看相关视频,看多了就想“自己也试一下”,他说自己纯粹是出于好奇,“臭水”好玩且 *** 门槛低,虽然也意识到了卫生问题,“心里会有些膈应,碰完都会去洗手”,但仍然“忍不住要试一试”。

高中生石严经常会在社交平台分享养“臭水”心得,他说:“因为在校时间长,大多数娱乐消遣活动都做不了,这只是我们发明的新游戏,满足猎奇心理。”

福建一所中学班主任郭云凌近日在班上发布了“禁养‘臭水’”通知,郭云凌称,不少学生都是通过短视频平台了解养“臭水”的 *** ,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跟风行为。

在她看来,学生养“臭水”的动机基本出于三种:一是好奇心。瓶子里的化学反应是未知的,材料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到底能臭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因此发酵爆炸,都能勾起孩子的好奇。在一个社交平台上,很多学生甚至会晒出自己的“臭水配料表”,比较谁的“臭水”更有创意、气味更臭。二是想获得别人的关注。在她的班上,养“臭水”的学生大多成绩一般,“当同学围着问‘臭水’做法时,他会感到存在感和满足感。这也算是一种审丑心理,为博他人眼球,就不顾安全隐患。”三是恶作剧心理。“想让老师出丑,想在班上出名,期待着‘臭水’爆炸的一刻‘惊艳’全场。”

某社交平台上学生晒出的“臭水

但养“臭水”真的是“无公害”的个人行为吗?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学生们晒出的“臭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风险。虽然多数是食品和常见液体的混合物,但产生的化学反应难以预料。一个帖子中,学生直言自己的”臭水”中加入了“刀片、磁铁、铁芯、笔芯”等危险系数较高的硬物。这类“臭水”一旦爆炸飞溅,后果不堪设想。

养“臭水”后果可能很严重

部分“臭水”不仅对公共卫生产生影响,更有可能威胁他人健康安全。 四川省人民医院主治医生左秋南介绍,“臭水”瓶对于微生物来说就是一个培养皿,细菌在厌氧环境中会进行发酵,产生一些如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气体,当气体膨胀超过容积时,就会引起爆炸。

更加危险的是,如产生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又不小心碰到明火,会产生火灾隐患。而学生们“追求”的臭味,极有可能含有硫化氢成分,左秋南说:“硫化氢是剧毒的,它对我们的眼睛、鼻子、口腔、咽喉气管黏膜有强烈的 *** ,会引起刺痛,甚至有人会产生头痛、胸闷、咳嗽的症状。”她特别提醒,对于一些气道高敏、有哮喘病史的孩子,这类 *** 性气体“可能会诱发气道痉挛,引起哮喘发作,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急性肺水肿。”即使没有近距离吸入,含有细菌的气溶胶弥散在空气里,也有可能被周围人吸入。

左秋南指出:“如学生不慎接触‘臭水’,要立即使用清水清洗接触部位。如不慎误食,首要的就是催吐,然后饮用大量清水将其代谢出来。同时密切观察症状,严重的要立即就医。”

四川发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微律师指出:“学生如因养‘臭水’在学校对他人造成伤害,根据不同情况和年龄,家长、学校和学生都有可能单独或共同承担责任。”

郭云凌老师认为,学生对“臭水”的热衷也可能出于对化学发酵反应的好奇,但这份好奇应该得到正确的引导,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做发酵实验,告知发酵有风险。 *** 平台也要负起引导责任,对相关视频作下架处理或作安全提示。要向学生强调,探索世界的同时,也要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对于化学和未知领域的观察探索应安放在更为科学合理的场所。

(文中受访学生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