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白鹭在红树林树冠上休憩。受访者供图

千亩“海上森林”背后:北海如何走出红树林保护之路?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还没有保护意识,红树林都被砍来晒干当柴烧。”2024年6月3日,在北海冯家江湿地公园,银海区 *** 副区长陈国俊指着前方红树林说。

北海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三面环海。北海海域生物资源丰富,拥有红树林、海草床及珊瑚礁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冯家江是北海市主城区内更大的水系,西侧是“天下之一滩”——北海银滩,入海口的东侧是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

如今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冯家江,也有不堪回首的历史,长期粗放发展的临海工业、水产养殖等对冯家江入海口造成极大污染。身为北海本地人,北排集团北海公司运行管理部副部长林子豪向界面新闻介绍,“我自己的亲戚就曾在冯家江做养殖,鱼虾养殖在当时很普遍,导致河道被蚕食。虾塘鱼塘的污水也会直接排入江中,污染水质。” 由于城市建设,冯家江68.5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内曾分布有2000亩虾塘、24个养殖场和363个雨污直排口,生态形势一度极为严峻。

水质恶化不仅引得当地居民怨声载道,也直接影响到红树林的生长,造成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受损、功能退化。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规划部、监测部部长邓秋香介绍,冯家江以前的水质长期处于劣五类,属于黑臭水体,地处入海口滨海湿地的红树林深受其害。“红树林虽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但过度的污染,红树林也不堪重负。”

红树林由红树科植物构成,这些植物富含单宁酸,一旦刮开树皮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迅速氧化成红色,“叶绿心红”也是其名字的来源。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享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等美誉。

红树林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邓秋香介绍,红树的根系密集,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往上长,而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以保持稳定,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但同时,红树的根系又非常脆弱,根系是红树林植物呼吸的重要系统,由于分布密集,人类、牲畜踩踏很容易伤害根系,导致植物死亡。此外,红树林植物“手拉着手”,盘根错节,抵抗风浪,缺少一颗就会影响周围一片红树林的生长。

陈国俊非常了解红树林退化的“苦果”,“我以前在合浦工作时,参与了好几次大型的抗洪抢险。合浦是一个三面环海的乡镇,地势非常平坦。缺少了红树林的防护,河堤海堤极易失防,造成内涝。由此,老百姓也发现砍伐红树林‘不对头’,逐渐有了保护的意识。”

“红树林需要的不是人为修复,而是保护。” 北海市污染源监控中心主任金先奎向界面新闻介绍,虽然有人工栽培红树林的技术,但修复红树林品种单一、存活率低。然而,只要生长环境不被破坏,红树林依靠自然生长能力,亦可以逐步提高覆盖面积。

2018年3月,北海市委市 *** 启动建设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据了解,北海市累计投资25亿元实施冯家江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河道驳岸改造44.354公里,清理虾塘2000亩、雨污直排口363个,建设1座污水处理厂,1座再生水厂,红树林保育与恢复8.305公顷。修复工程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案例并向全国推广。

2018年12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保护红树林从此有法可依。条例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红树林资源的义务,有权制止和举报破坏、侵占红树林资源的行为。

此外,北海率先实施红树林网格化管理,将全市红树林区域划分为22个网格,建立市、县、乡、村的四级网格体系,开展“海、陆、空”一体化管护。

多管齐下后,治理成效逐步显现。2020年以来,北海市累计营造红树林338.9公顷,修复红树林1000.25公顷,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红树林面积共达4636公顷,位列全国第二。

而作为北海更具代表性的红树林保护区,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拥有4.5公里长的海岸线,面积约6000亩,区内拥有一片3000多亩的红树林,形成一片“海上森林”。“减少人为干扰后,红树林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生物多样性也越来越丰富。目前累计监测到鸟类229中,底栖动物207种。” 邓秋香介绍。记者实地看到,退潮时,密密匝匝的树干逐渐露出海面,滩涂上,弹涂鱼、螃蟹纷纷露头,远处的树冠上,群群白鹭归来憩息。

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滩涂中的底栖生物。张倩楠摄

“与银滩洁白的沙滩相比,金海湾的滩涂看起来是脏脏的污泥,但从生态的角度来看或许具有更高的价值,这里的泥是‘活’的,具有充分的生物活性,不仅适合红树林的生长,也是鱼、蟹、贝类甚至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金先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