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首个拥有“中国芯”的自动化码头,洋山四期已成为“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洋山四期码头年吞吐量和作业效率均居世界自动化码头首位。那里是如何实现全自动化运营的?一起跟随总台联合国中文日青年文化使者、比利时视频博主戴庐可去探秘一下这座“魔鬼”码头吧。

读懂中国——欧洲青年体验中国式现代化丨探秘“魔鬼”码头

我是戴庐可,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安特卫普有世界著名的港口。从我小时候开始,我爸就一直从事海运工作,来中国出差过很多次。以前,我多次梦想过到全世界的码头去看看。

那么我听说中国有一个非常厉害、非常先进的码头叫作洋山港,我这次来到了上海,想要一探究竟。我约了我爸爸的老朋友赵叔叔,他现在在洋山港参与建设。Let's go!

从陆地到海岛

东海大桥架起“生命线”

戴庐可:赵叔叔,你好!

中交三航局小洋山北侧项目副总经理 赵辉:总算见到庐可本人了,不容易。按照我们的计划,我们就去洋山港。

中交三航局小洋山北侧项目副总经理 赵辉:庐可,你看到前面的“东海大桥”四个大字了吗?

中交三航局小洋山北侧项目副总经理 赵辉:东海大桥是从上海浦东新区的芦潮港开始,跨越杭州湾的北部海域,然后到达对面洋山深水港。这个桥是我们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之一座跨海大桥。

戴庐可:一共有多长?

中交三航局小洋山北侧项目副总经理 赵辉:这个桥全长32.5公里,桥面宽度是31.5米。全世界最长的大桥十座里面,有五座在中国。那么,东海大桥是中国的第四,世界的第六。

戴庐可:这是什么时候建的?

中交三航局小洋山北侧项目副总经理 赵辉:东海大桥是2002年6月份开始建设的,到2005年年底完工,总共差不多两年半时间。

中交三航局小洋山北侧项目副总经理 赵辉:庐可,你看我们的右手侧。

戴庐可:风车吧。这是风电。

中交三航局小洋山北侧项目副总经理 赵辉:对,这就是海上风电。你知道它转一圈大概发多少度电?6兆瓦的转一圈差不多是发10度电左右。10度电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我们马路上走的新能源车,差不多可以走50公里。

戴庐可:转一次,新能源车就可以走50公里?

中交三航局小洋山北侧项目副总经理 赵辉:对,转一圈就50公里。

戴庐可:那很多啊。

中交三航局小洋山北侧项目副总经理 赵辉:庐可,你看到吗?前面通往拱桥,旁边矮的就是一般的桥墩。这个桥墩下面,我们看不到的是桥的桩基。

戴庐可:左右全是海,怎么知道在哪打桩?

中交三航局小洋山北侧项目副总经理 赵辉:我们的打桩船上开发了一套卫星定位系统,定位的精准度可以达到毫米级。

戴庐可:二十多年前就可以吗?

中交三航局小洋山北侧项目副总经理 赵辉:对。咱们东海大桥是洋山港的一个配套工程。所以说,桥建了,一条“生命线”就打通了,就可以实现集装箱的海陆联运了。

戴庐可:带动了这一片去发展。

中交三航局小洋山北侧项目副总经理 赵辉:对,带动了整个一片的发展。

震撼连连!

为什么叫“魔鬼”码头?

赵叔叔说,要了解智慧的洋山港码头是如何运作的,还需要到码头上,去找能人。进入港口,我马上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

戴庐可:现在就我们几个人在里头,真的很奇妙。码头一个人都没有。我得找一个“内行人”给我说道说道。

上港集团洋山四期首席远程操作员 黄华:你好,庐可。

戴庐可:你好。

上港集团洋山四期首席远程操作员 黄华:我们现在这个位置就是我们洋山港四期的中控塔,主要是一个控制中心。目前整个洋山四期的占地面积大概是2.23平方公里。靠近大海那边是我们的桥吊,是专门对我们的集装箱船进行装卸作业的。整个码头目前有28台桥吊,场地上所有这些矮的吊车是我们的轨道吊,所有的121台轨道吊是全自动的、无人操作的。

上港集团洋山四期首席远程操作员 黄华:洋山港四期因为是自动化的,也没有人。但它在不停地运作,那么外界有可能会说是“魔鬼”码头,或者是“无人码头”。

戴庐可:因为一直在运动。

上港集团洋山四期首席远程操作员 黄华:对,一直在动。我们进去跟您详细介绍一下。

我在这里看到他们正在用数字孪生技术展现港口生产作业情况。

上港集团洋山四期首席远程操作员 黄华:这个画面是实时传输的。

戴庐可:那怎么知道这些集装箱都在哪个位置?

上港集团洋山四期首席远程操作员 黄华:每个集装箱都有它的箱号,跟我们人的身份证ID是一模一样的,对应在我们码头的对应位置。这个就是我们的无人导引小车。

戴庐可:不需要有人控制?

上港集团洋山四期首席远程操作员 黄华:不需要。就像刚才我跟您介绍的,为什么这里被人称为“魔鬼”码头?因为它是不间断地作业,它只需要发个指令就可以了。

戴庐可:这个还蛮有意思的。它没有车头,但能像这样转来转去。

上港集团洋山四期首席远程操作员 黄华:对,你可以去体验一下。

戴庐可:可以。

“无人驾驶车”为什么不会迷路?

体验码头上的“黑科技”

戴庐可:是这种车,对吧?

上海科技企业高级项目经理 吴昊:对的,这是我们的一款无人驾驶重载水平运输车。

戴庐可:哦,那怎么操作?

上海科技企业高级项目经理 吴昊:它是通过我们的一个线控底盘技术,还有多重感知以及通讯系统进行定位,从而来实现它的自动驾驶控制。

戴庐可:这些都是你们自己研发出来的吗?

上海科技企业高级项目经理 吴昊:是的。我们这款车已经获得欧盟CE认证。

戴庐可:可以演示一下吗?

上海科技企业高级项目经理 吴昊:当然。这是我们的一个前后行驶。

戴庐可:它速度能达到多快?

上海科技企业高级项目经理 吴昊:它在空载的时候,可以达到36公里每小时。当它拉载货物60吨的时候,可以达到30公里每小时。

戴庐可:相当于承载多少集装箱?

上海科技企业高级项目经理 吴昊:相当于两个集装箱的货物重量。我们来展示一下斜行。

戴庐可:像螃蟹一样。我觉得它还挺灵活的。

上海科技企业高级项目经理 吴昊:是的,我们这款产品的主要特点是灵活度,可以满足港口的转弯和掉头的需求。

戴庐可:那个是做什么的?

上海科技企业高级项目经理 吴昊:这是一款我们的全时无人驾驶新能源集卡。

戴庐可:这个看起来壮很多了。这是无人驾驶,安全吗?

上海科技企业高级项目经理 吴昊:我们来做一个小的测试。

上海科技企业高级项目经理 吴昊:这就是我们的主动安全功能。

戴庐可:这种反应是怎么实现的?

上海科技企业高级项目经理 吴昊:我们是通过外部的感知单元,像我们有7个相机、2个激光雷达,通过它们的感知融合来检测物体,进行分类和判断。

戴庐可:这是它的眼睛,是吧?

上海科技企业高级项目经理 吴昊:相机就相当于它的眼睛,而我们的雷达相当于我们车上的耳朵。中间一个部分是我们的大脑,它是用来控制整个自动驾驶的一个核心单元。

戴庐可:我发现这个没有驾驶位。那在我们欧洲没有那么智能化的一些码头能否应用呢?

上海科技企业高级项目经理 吴昊:目前我们这款车已经在欧洲的港口投入运营了。我们另外还有一款“有人驾驶车”,它可以兼容无人驾驶功能。你可以上车去体验一下,它服务于不同的客户需求。

戴庐可:直接上车?

上海科技企业高级项目经理 吴昊:直接上。你感受一下。

戴庐可:我来了。好凉快!出发!

戴庐可:动了,这个方向盘动了!车子加速了,加到20公里每小时了。它现在向左拐,也会自己表现出来。你看我都不需要动手。上班可以这样,不用动手就可以开车。这个很奇妙,它可以自己动。舒服!

洋山港四期是全球单体规模更大、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码头建造时年吞吐量设计能力630万标准箱,2023年已突破680万标准箱,2024年有望突破700万标准箱。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十四年蝉联世界之一,其中洋山港区贡献率超过50%。

“这样一个智慧码头

正在用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看到这样先进的码头,我很想马上分享给在海运公司工作的爸爸。

戴庐可:哈喽,你看我在哪里?这个码头大不大?这里全都是自动化的,码头空无一人,都没有人在卡车里面驾驶。我站的这个位置,这个塔楼里面就有人在观察和控制。

戴庐可爸爸:你那边是不是那个新的码头——洋山港?

戴庐可:对呀,洋山港。你没来过这里吧?

戴庐可爸爸:我从来没去过。

参观完洋山港四期,我发现了这里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无人码头”,港区内没有人,只有密密麻麻的集装箱、大量的吊车以及无人的导引车,而且我在码头上也看到了不少来自欧洲的货轮,感受到了上海这个国际航运中心的魅力。这样一个智慧码头,正在用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专家解读: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成就“魔鬼”码头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李君如:洋山港展现了一个全自动的智能化的码头,被称为“魔鬼”码头。那么,这给我们什么启发呢?洋山港它不仅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而且是传统的实体经济和现代的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深度融合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这里面之一,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高效的一个领导体制。这领导体制是有个崇高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上海有强有力的工业基础和强有力的科技基础,所以说它能够建造那么先进的东海大桥,能够建造这么先进的、智能化的码头控制系统,能够形成这么一个世界著名的集装箱的码头——“魔鬼”码头。

通过东海大桥,把洋山港和上海市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健全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