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科技

奥特曼想给OpenAI换身份,有胜算吗?8名董事会仅2张明牌,专家称可成立新公司

作者|郑松毅

编辑|杨锦

OpenAI要搞大动作?

最近,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告诉部分股东,公司正在考虑改变其治理结构,将其转为不受非营利性董事会控制的营利性公司。

奥特曼透露,潜在方向之一是设立营利性公益公司(For-profit Benefit Corporation),像xAI一样。

问题来了,什么是营利性公益企业?和当前OpenAI非营利公益企业的定位有啥区别?

简单来说,营利性公益企业既追求利润,也致力于实现社会或环境目标。不再是之前的只追求梦想,不管现实了。

另外,营利性公益企业有能力产生利润并可以将利润分配给股东,且可以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而此前OpenAI主要依赖于捐款资金支持。

有人会问,OpenAI基于现有架构做得风生水起,为何突然想起要做转变了?

可想而知,钱快不够用了。据The Information报道,奥特曼坚定企业转型的初衷是为投资者打造激励措施,以吸引大量资金。

这一转变可能为OpenAI打开首次公开募股大门,加快吸引到1000亿美元(当前约7260 亿元人民币)的预期融资目标。目前 OpenAI 公司估值为860亿美元(当前约 6257.22 亿元人民币)。

而1000亿美元的融资目标,正与奥特曼雄心勃勃的重塑全球半导体行业计划,以及建立更多芯片工厂,加强AI基础设施有关。

另外,企业转变后奥特曼也可能借此机会入股OpenAI,投资者们也在推动这一举措。

有投资者表示,他们更希望奥特曼持有公司股权,这样他就不会花太多心思再去投资其他项目和公司。

嗯?奥特曼干了这么久,难道一直都没股份?

没错,不光是奥特曼,所有董事会成员都不持有OpenAI股份。归根到底,还是因为OpenAI在创立时定位是非营利公益机构。

如奥特曼自己所说,“这两年除了挣出了商业保险的钱,其他真的没挣多少,从事这份工作纯是热爱。”

OpenAI现有架构矛盾且脆弱

在开始分析这次架构变革计划前,不如先来梳理下其发展时间线。

OpenAI成立于2015年,旨在发展AGI造福人类。后来马斯克在夺权失败后退出,面临一定资金压力,奥特曼开启组织架构变革。

自2019年以来,OpenAI就保持着非营利组织和有限营利实体的双重组织架构,其高达140亿美元的融资和商业化都由营利实体负责,这也被视为OpenAI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OpenAI企业架构有两个关键实体:OpenAI Inc.是非营利组织核心(即OpenAI Nonprofit);另外一个是商业化的营利实体OpenAI LP,后者获得微软、红杉等机构投资。

去年6月,OpenAI进行了第二次架构调整,新成立OpenAI Global, LLC,取代OpenAI LP,性质未变。OpenAI董事会控制非营利组织OpenAI Inc.,并间接控制营利实体。

但二次调整后,看似完美的架构制度难免在实施中还是会有失衡的情况,因为人是最主要的变量。

如前文所述,董事会对非营利母公司享有绝对控制权,而又间接控制营利实体。这样一来,公司决策人员在利益和公益之间的选择分歧易滋生内部矛盾。此前奥特曼被罢免上演的“宫斗戏”就是典型例子。

2023年11月,OpenAI爆发内讧危机,因怀疑奥特曼急于发布GPT更新应用而不顾AI安全风险,最终董事会以4:2的投票结果罢免奥特曼。

罢免的举措引发了营利公司内部员工的反抗,直到奥特曼重新受雇后才结束。

由此看来,在一个业务系统中,同时追求月光和六便士终究难以两全。因为有的人在追求梦想,而有的人需要养家糊口。

这一番争斗,凸显出了当前组织架构的矛盾和脆弱性。

既要公益又要利益,如何破局?

在奥特曼这次透露企业向营利性转型想法的第二天,OpenAI发言人回应称,“我们仍然专注于打造造福于每个人的人工智能。非营利组织是我们的核心使命,并将继续存在。”

话说到这,不难看出OpenAI的立场是想“既要里子,又要面子”。也就是说,不能只顾挣钱,还是要维护自己为公益研发的形象。

但既然CEO奥特曼都把转型的想法提出来了,依然惯例,想必不会就此打住。只是从目前信息来看,尚不确定OpenAI将如何进行第三次架构的调整。

多年从事上市、投资并购等法律咨询工作的宫律师对搜狐科技表示,一种可能的方案是,OpenAI会解决单一董事会控制的局面,对于非营利和营利性公司组建不同的董事会,同时完善治理机制,明确董事会职责。

这也不是说非营利和营利性公司之间就完全没关系了,非营利公司或将继续对营利公司起到决策监督和规范作用,只是按奥特曼所说,不再干涉最终业务决策了。

好处是,追求公益和商业化的人群都会更消停一些,没那么多想法了,也就不会再互相干涉,对应的董事会也能对负责的业务部门更专注管理,利于公司发展和内部团结。

另外,有非营利公司的客观监督和把控,也能让产品在得以相对安全研发的同时,获得用户的信任。

而对于OpenAI的关键人物奥特曼来说,如果非要他两边董事会选其一,大概率会偏向站在营利性公司董事会一边,这与他追求快速抢占市场,达到商业化落地的目标是一致的。

谈及这种方式可能遇到的阻力,他表示,“如果原有体系内的业务和资产都不变还好说,但如果成立一个新公司后,要把原营利公司部分的资产和业务做转移或变更,肯定会动到微软的‘蛋糕’,需要双方沟通协商好。”

董事会成员立场不一

最终奥特曼提出的架构转型方案是否能推行,还要看董事会的投票结果。

毕竟对于OpenAI这种非营利组织来说,通常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股东概念,董事会有绝对发言权。除董事会成员外,包括微软在内的投资者都没有投票权,不干涉决策结果。

目前OpenAI董事会成员共有8位——初始成员Adam D’Angelo、Larry Summers、Bret Taylor(董事长)、Sam Altman;三月份加入的前盖茨基金会首席执行官Dr. Sue De *** ond-Hellmann、前索尼全球执行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Nicole Seligman、Instacart首席执行官兼主席Fidji Simo,以及六月份新加入的美国退役陆军上将Paul M. Nakasone。

此外,来自微软的Dee Templeton,也拥有一个无投票权的观察员席位。

从现有牌面来看,Bret Taylor是在“宫斗”期间多次明确支持奥特曼返回公司任职,可以说是与奥特曼同立场的。

Larry Summers作为右派经济学家的代表,一直反对 *** 的过度监管,主张自由竞争、金融自由化,不算是保守派。从这一点来看,在企业转型这件事上,他可能会投赞成票。

但董事会中也不乏对立面。Adam D’Angelo似乎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是小扎的高中同学,也是美版知乎Quora的CEO。

在“宫斗”期间,Adam曾被认为是推走奥特曼的幕后黑手。他和Altman更大的利益冲突是,Adam在做的Poe和GPTs是市场竞争关系,奥特曼忽然在Dev Day上宣布推出GPTs,这一点并没有事先告知董事会。

其他4位董事与奥特曼的立场关系尚无法明确判断,但可以分析的是,最新加入的Paul M. Nakasone曾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局前局长,尤为看重AI安全的把控。

Dr. Sue De *** ond-Hellmann是经验丰富的非营利领袖和医生,现在看来相比利益,她更追求“造福全人类”的使命。

至于Nicole Seligman和Fidji Simo,这两位在商业领域有丰富经验的领导人,尚未表态在公益和利益之间会做何选择。

OpenAI的创始成员之一埃隆·马斯克曾对公司要向营利性转变表示了不满。他多次批评如OpenAI从一个开源、非营利组织变成了营利组织,这与公司创立时的初衷相悖。

因此,如果奥特曼想发动新一轮架构变革,还是有不少阻力需要解决的,现在还没有官方信息公布可能是OpenAI还没想好新架构最终如何设立,或是还有其他方案。

话说回来,无论是奥特曼还是OpenAI董事会其他成员,决策架构是否革新的出发点无疑都是为了OpenAI能够更好、更持续的发展,因为他们是真正“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