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无障碍环境建设,相信很多人都以为那是为少数残障人士提供的特殊服务,与大多数人的生活距离很远。但我们不妨设想:年轻妈妈推着婴儿车乘地铁时,无障碍电梯将决定她能否愉快出行;小朋友检查视力做完散瞳时,符合无障碍标准的环境标识将决定他能否平安到家;年迈的父母在家中如厕时,无障碍抓杆是否结实称手,将决定他们能否轻松起身——这就是无障碍环境,它服务于全社会、全年龄层,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

愿未来城市“有爱无碍”

人的一生中并不都会面临身体残障的境遇,但每个人都有年幼、年老或身体不便之时,无障碍环境会在这时带来恰如其分的助力,让使用者感受到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和细致考量。

*** 总书记曾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2023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踏上法治化新征程。为纪念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和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联合多家爱心机构共同策划了“大美中国无障碍——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力图发挥首都规划的首善引领作用,充分阐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系统解读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先进理念与 *** 技术,凝聚多元社会力量共建共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广泛共识和热烈氛围。

通过展览内容和观展体验,我们希望传递一种理念——每个人都应当能够公平地享受生活的美好,感受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便利与安全。展览设置了适合轮椅视角的低位、倾斜、可转动展台,铺设了可以用盲杖感知到的室内导览线并设置明盲导览图,采用了弱视人群可清晰观看的色彩对比度,贯彻了“逢棱必圆”的边角设计原则。这些设计不仅服务残障人士,更为孩子、老人等不同群体提供安全和便利,并兼具大众认同的艺术性、美观性。

我们希望培育一种意识——无障碍环境建设思维融入每个细微的设计考量。不足9平方米的旧有改造示范卫生间内,蕴含53项无障碍设计元素,从大门上兼顾隐私与安全的照护观察窗,到方便肢残人士使用的大手柄水龙头,再到马桶旁的多方位抓杆、小型冲洗池、高低位紧急呼叫按钮、更衣凳、挂衣钩……只有当设计者真正了解了残障人士在生活中的困境和需求,才能用设计解决这些真实的问题,为他们消除或许已经历无数次的尴尬与不便。

我们希望坚定一种信念——科技向善的力量将会为无障碍的生活带来革命性改变。过去,盲人是无法独立观看展览的,但今天的智能机器人可以辅助导览,智能手机的拍照和AI图像识别功能可以详细描述画面中的景象和文字内容。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或许仍然不同,但在科技助力之下,世界的色彩将为每个人展开。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爱无碍”的环境建设理念将成为每个人自发遵循的社会共识,无障碍环境建设也将成为一种不再被意识到的行为习惯,润物细无声般营造平等、包容、有温度的生活日常。

(作者为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馆长)

赵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