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央视财经曝光青海格尔木、甘肃靖远等地部分商户为给枸杞提色增艳,对枸杞违规使用焦亚 *** 钠或硫磺加工。违规添加使得作为 " 药食同源 " 代表性品种的枸杞潜藏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成为对人体有害的 " 毒枸杞 "。

“毒枸杞”事件暴露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短板,各方当如何破局?

媒体报道图

来源:央视财经

在媒体曝光次日,格尔木市人民 *** 办公室、靖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均迅速发布情况通报,分别成立工作专班、联合调查组对媒体曝光的问题进行彻查。

舆论场讨论从 " 毒枸杞 " 蔓延到中药材加工,对食品安全监督的质疑声音迭起。网民、媒体除了讨论如何辨别有毒枸杞,更多表达的是对食品安全体系的担忧。(青海)柴达木枸杞、靖远枸杞的公用品牌也难免受到此事影响,正如 " 红星新闻 " 评论指出," 即便‘毒枸杞’是少数人所为,当地枸杞品牌却会一损俱损 "。

对产品品质、个体品牌保护的不足会直接降低消费者对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进而损害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区域公用品牌的公共性和区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方 *** 引导、农业行业组织经营、农户参与的角色定位。" 毒枸杞 " 事件的背后,是 *** 与农业行业组织等角色之间的错位与失衡。后续如何做到系统性监管和品牌的升级打造?这是当地 *** 和农业行业组织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01

加强立法和标准规范

*** 需因地制宜建设完善枸杞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产前、产中、产后实施多样有效的抽检 *** ,避免农户和监管部门 " 打游击战 "。同时, *** 也应加强处罚力度,尤其要增加农户违法的机会成本。农业行业组织也要基于法律法规采取相应对策,如对于不合格的农产品不予收购,不发放产品上市销售许可证。另外要推进商标注册,以取得更好的法律保护。对于严重破坏区域公用品牌信誉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的,通过诉诸法律要求赔偿。例如 2019 年宁夏枸杞出现类似情况时,宁夏 *** 通过发布品牌标识系统、注册商标以及构建产品溯源和质量检验体系等举措加强品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品牌形象。

02

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除了 *** 本身的监管,农业行业组织也需要具备前瞻意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不断完善产业链,统一生产、加工、分销贸易流程,严格品牌标准规范,推动可追溯源头的认证渠道及防伪标志使用,不断压缩散户鱼目混珠、混乱市场秩序的空间,促进整体市场的优化和升级。

03

加强宏观调控

提升枸杞整体品质

从农户角度来看,在满足个体对高收益追逐的前提下同时满足收购商的高品质要求是较难实现的。从这一方面而言,个体农户无力独立承担起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任务。因此, *** 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在特定情况下发挥 " 兜底 " 作用,一方面积极与农业行业组织开展合作,引进科研数智力量对枸杞生产进行规划和改良;另一方面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通畅诉求反馈渠道,满足农户的正当利益,提升农户参与完成高质量生产建设的积极性。

04

借助权威力量

实现品牌集中曝光

区域品牌要从地区走向全国、甚至扬名海外,加强权威主体的背书颇为关键。对此,枸杞品牌可借助主流媒体及权威分析检测机构力量,对地方枸杞品牌产地、产量、质量、营养指标、商标体系、品牌价值等信息进行广泛宣介,加大区域品牌曝光度。

作者:人民在线品牌研究院研究实习员 穆相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