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对萝卜快跑无人车的看法
科技进步、民生便捷、人文思考,可以组成一个三维坐标系,它考量了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共享单车行业,也将考验百度萝卜快跑等无人驾驶出租车。
先说说我最近去苏州一日游的经历。我当时从网师园出来,想往北到约两公里外的临顿路乘地铁,找遍了十全街、凤凰街十字路边没有一辆共享单车。我问餐馆小伙子,对方说很难找,给了一个可能的地点建议,由于与要去的地方是反方向,我没有采纳。又走几步,我在一排私家车辆之间发现一辆车况不好的小蓝车,好在扫码可用。骑上车吹着风感觉凉快多了。
当我来到地铁站还车时,发现系统不允许我锁车(没有物理锁,只能手机锁车),否则将扣费 10 元,且显示离规定停车点 200 米左右。地图里,干将东路再往北是一片红色禁停区域,属于平江历史街区,我隔着一条路并没有处在禁停区内。当时我没有细看,以为原路退回去往南走、离禁停区再远一点就可以还车,却发现手机显示的可停距离点越走越远,才意识到方向错了,仔细看地图,发现沿干将东路西边 150 米左右有 P 图标,我不知道这是否是针对单车的,试着骑过去才把车还了。
当重新返回地铁口的路上看到一排有桩的小绿车时,我才意识到至少在这片区域,任何共享性质的单车都必须定点取、还,不管有桩没桩。这与我在其他城市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在感慨此举不便捷后,我转念想,这种管理思路有它的可取性,不是要给游客添堵。以上是我作为一个不知情的游客视角看待这个问题,苏州去过不下十次,由于没有当地人指引,始终是游客视角。网上也有很多游客反映这个问题,有人无奈接受让系统扣费 10 元。回想,我在路边找到的那辆车,也可能是上一个被扣费 10 元的人留下的。
下面是我从知乎、小红书上看到的本地人对这个问题的视角。他们认为,在共享单车全国大举投放之前,苏州已经普及了自己的有桩共享小绿车,属于政策补贴便民项目。它们一般被安置在地铁口和小区附近,定点取、还,刷市民卡可借,后来发展到芝麻信用分符合一定级别时任何人都可扫码借骑。相比于共享单车,这个小绿车的优势是每次借车的一小时内免费骑行。他们觉得与其让随骑随停的共享单车无序地铺满本就狭窄的道路,不如妥协一点便利性换来更整洁的道路面貌。同时也有本地人说,遇到小绿车的桩损坏严重,影响借还体验。
所以,这个问题就分成了两个视角看待。从游客角度看,有桩借还当然不够方便,而且有一个问题,作为游客事先不知道苏州的这种共享理念。大多数人习惯了随借随还的使用模式,如果能够有什么办法让游客提前建立这个认知和心理预期,可能会减少麻烦。现在各城市流行 "city 不 city 啊 " 文化,比如在北京这种骑行友好的城市,路边扫一辆共享单车骑着溜胡同,是很惬意的事。
对于苏州本地人,他们熟悉当地理念,知道哪里有桩,可以提前合理规划自己的需求,小绿车的确能够满足接驳需求,更有吸引力的是免费,可享受政策便民。上海闵行区大概在 2009 年曾推出类似的有桩公用自行车,并未全市推广。我曾在十几年前办卡用过一阵,解决地铁站到单位的一公里问题。不知在共享单车普及后,这个项目现在如何了?
不管这背后的原因是否涉及到政企协议、地方利益、古城区保护等,在苏州现行理念下,至少老城区的市貌没有共享单车乱停占道,在这方面给人以不同于其他城市环境的鲜明印象。我认为苏州最吸引游客的还是老城区,属于全国为数不多仍保留原貌的规模化古城建样本,现代化的功能在其他区域延伸发展,互不妨碍。可以说,现行规则是符合本地特殊性要求的。
就像养成 " 车让人 " 风气前需要经历长期罚款一样,让共享单车有序运营、保持面貌整洁的背后,往往也存在难以估量的有形和无形成本。以上海为例,就我平时活动的区域,几年前共享单车乱停占道的现象比较普遍,有时一条本就狭窄的非机动车道被一排斜停着的单车占去一半,几乎没人特意清理。但这两年管理明显见好,已看不到这种现象。
" 我们是领工资的。" 我最近随机采访了一位长期在路边搬运、整理非机动车停放的人员,这位身穿绿色志愿者背心的人自称属于街道管理,有时候市容单位下的年轻城管也会来帮忙,如遇共享单车多得已无处停放,他们会给运营公司打 *** 调集卡车来清理。我观察,这类志愿者一般定点服务在小区门口,商场门口等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狭窄,且车流、停放拥挤的区域,有时候也能看见他们在冒雨工作。
我不知道这个模式是否已在全市推行。上海给共享单车管理提供了另一个理念,这背后需要人力与资金的支持。不难看出,各地对于共享单车管理采取的是差异化策略,这也是在与自身城市禀赋多年磨合中积累的经验。可以预期,在未来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各方博弈中,也很可能会出现区域化管理特点。
日前,在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 " 车路云一体化 " 应用 20 个试点城市名单中,北京、上海、苏州均在其中。这属于智慧城市下的顶层框架,自动驾驶只是其中一个分支,而在萝卜快跑已推行的运营城市中,武汉、北京、上海相对 " 积极 ",苏州显得 " 谨慎 ",暂未落地。另外,马斯克最近在 X 平台上称,特斯拉将推迟 Robotaxi 落地运营,需要一些改进。
回顾政策方面,共享单车从 2014 年开始至今,呈现出紧两年、松两年的螺旋式发展路径。监管者当时面对新兴事物带来的社会问题,一直在修正尺度。相比,眼下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似乎一上来就得到了政策实惠。有相关公司管理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政策在推着他们往前走,往往是研发还在进行中,相关政策已经出来了。
不难预见,尽管有抢饭碗、拥堵、不安全的质疑声,但今后无人驾驶出行行业面临的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研究怎么把它更好地纳入到城市现行运营体系中的问题。比如 Robotaxi 是否应该与普通出租车享有完全相同的路权?是否推广到市中心区域?它与普通出租车的合理配比是多少?是否该设置某些时段的运行禁令等,这给管理者出了难题,而且每个城市的答卷都不一样。
在由科技进步、民生便捷和人文思考组成的三维坐标轴中,如果只沿着一、两个坐标延伸,得到的物体必然是一个不那么匀称好看的形状。在得到好看形状的过程中,博弈将是长期的、阵痛的。
发表评论
2024-10-13 11:23:09回复
2024-10-13 11:27:2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