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2日,北京,东四十条站修复完毕的《华夏雄风》地铁壁画。视觉中国供图
6号线郝家府站的壁画《清水湖畔》局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摄
“北京地铁壁画艺术展”中的作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摄
在“绚烂的地铁艺术长廊——北京地铁壁画艺术展”展厅,年近八旬的蒋雨玲站在一幅画着“天鹅戏水”的高温釉下彩作品前连连称赞“好看”。展品下方的一行小字显示,这幅作品是位于北京地铁6号线郝家府站的壁画《清水湖畔》。
6月22日,“绚烂的地铁艺术长廊——北京地铁壁画艺术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幕。这是近年来首次大规模展示北京地铁壁画艺术的重要专题展览,展览分为“首创风潮”“师者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尚”和“笔中风华”5个板块,共展出170幅精品地铁壁画作品,不仅将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通过壁画艺术融合在一起,展示出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独特韵味,还将地铁壁画中采用的錾铜工艺、彩色玻璃绘制工艺、石材镶嵌工艺、陶瓷工艺的 *** 过程一一“揭秘”,让观众详细了解地铁壁画艺术作品的诞生过程。
享受微妙而深刻的移动文化体验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的意义远不止于交通出行,它是城市发展历程的生动映射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个站点的布局规划,不仅是对城市发展蓝图的精密部署,更是对悠久历史文脉的深切致敬与积极传承。为了给作为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打造独具特色的轨道出行环境,城市规划建设者和艺术家们从20世纪80年代起付出了大量努力,致力于将北京地铁打造为一条动态的文化长廊。一幅幅地铁壁画的创作,让每一位乘客在行色匆匆的旅程间隙,不经意间就会与古都的历史印迹、艺术瑰宝和民俗特色相遇,与艺术大师们的思想碰撞,享受微妙而深刻的移动文化体验。”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馆长赵幸在北京地铁壁画艺术展开幕式上说。
从大一入学到毕业后工作,95后女孩李晓晗已经在北京这座城市生活了10年。在她印象中,之一次注意地铁壁画是大一时去圆明园。李晓晗至今还记得当时的震撼——在靠近出站口的通道里,圆明园大水法的断壁残垣以浮雕的形式占据了整面墙,灰黄色的文字讲述了圆明园的建造历史和两次被毁坏的历史,满目疮痍的沉重感瞬间扑面而来。“在去圆明园之前,就已经从地铁站壁画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度。”
从那之后,李晓晗时不时会注意到这一地下的“风景”。实习时,李晓晗常常在东四十条站乘车,等车无聊时,她喜欢观察地铁屏蔽门背后由小砖块组成的图像,觉得很有意思,“上面有很多人物在打太极、舞剑,每个形象都不太一样,有种古朴的力量美。”李晓晗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晓晗并不知道这些图像的具体含义,直到某一次偶然在站内立柱的侧面发现介绍牌,才知道这些她看了许久的人物,是长达62米的巨型陶版壁画,展现的正是中国武术,还有个大气的名字《华夏雄风》。
除此之外,李晓晗还很喜欢北海北站的壁画,每次路过,看到画面上绘制的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都会让她想起小时候听过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色彩缤纷的画面消解了些许通勤路上的‘班味儿’。”
在蒋春天眼中,地铁8号线前门站的壁画作品《鹤舞长天》《绿水青山》《万木峥嵘》《红绸舞集》《百花齐放》等都非常吸引人。
蒋春天是蒋雨玲的妹妹,两人相差十几岁,都是地道的“老北京”。蒋春天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地铁是自己的之一出行工具,平常去公园,都选择在地铁站附近的。她最常坐的是5号线和7号线,“每次坐地铁,我都留意看地铁站里的壁画。”她对记者说,她每次出站前都在画前停留片刻,“看上一会儿”,虽然作品的名字和介绍她很快就会忘记,但看的时候“心情就特别好”。
让日常出行成为一次文化之旅
在地下交通的空间中,人流穿梭往来间,文化不可缺席。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周楠森介绍,北京地铁壁画始于1984年地铁2号线建设时期,是全国最早的一批地铁壁画,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壁画的经典之作。2007年,中国当代壁画的开拓者、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侯一民先生向北京市领导写信建言献策,希望在北京地铁快速建设过程中,加强公共文化建设。该倡议得到北京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了批示。自此,壁画成为北京地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项目,更成为市民和游客感受首都历史文化温度和风貌的窗口。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北京地铁200多个车站中,有300多件壁画艺术作品,题材涵盖广,风格百花齐放,材艺新颖别致,加工精益求精,艺术形式多样,材料语言丰富,可谓当代壁画工艺材料及艺术手法的集大成者,俨然成为一道极具文化特征和艺术品质的文化长廊,呈现出首都地铁独有的特色风貌。
“地铁壁画是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的一张亮丽名片。”文化和旅游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单威表示。他认为,乘坐北京地铁不仅是一次日常出行,更是一次文化之旅,建议策划专门的“畅游”线路,带领大家来品鉴地铁文化艺术大餐。
发挥地铁壁画的公众美育价值
“很少有人能对北京地铁壁画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中国壁画学会会长孙韬表示,“因为一般市民都是点对点出行。此次展览的目的之一就是梳理北京地铁的文化站点,描绘出一张地铁壁画游览地图,推介给市民及外地游客,使广大公众了解、认识、关注当代壁画,也使壁画进一步发挥其公众美育价值。”
孙韬特别推荐大家去前门地铁站实地欣赏壁画作品。前门地铁站是“北京地铁壁画艺术展”最重要的壁画实物展厅之一,有7位壁画大家的经典作品。“在巨大体量的真实壁画面前,才能真正感受到壁画艺术所带来的美与震撼。”
蒋春天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一直希望能有一本小册子,对地铁站里的壁画进行整理和介绍,这样就可以对哪一站有什么作品,以及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有更多了解。这次展览对地铁作品有了比较系统的梳理,让她对不常去的地铁站的壁画作品也有了一些了解。
“每幅地铁壁画都有它的历史底蕴和故事,但人们常常步履匆匆,没有来得及观察到这些地下的风景。”李晓晗很希望这些地铁壁画里藏着的历史与故事,能够被更多人注意、了解,也能成为人们在城市地下忙碌穿行过程中的文化“调味剂”,从现实路线中窥见文化的脉络。“我很希望这些壁画提示牌可以做得更醒目一些,让更多人察觉、欣赏,也期待有一张地铁壁画欣赏路线图,让我们在每次乘坐地铁时都能多一些期待和欣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2024-08-01 03:07:45回复
2024-08-01 03:10:44回复
2024-08-01 03:16: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