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韩宇航
过去的半年,银行股“赢麻了”。
Wind数据显示,从年初至今,银行股的平均涨幅达19.3%。具体来看,南京银行年初至今涨幅更高,达45.83%。国有大行中,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的涨幅也都在30%之上,6只国有银行股的涨幅都在15%以上。42只银行股中,涨幅在20%以上的银行股有20只,涨幅在10%以上的有33只。仅兰州银行和郑州银行在过去半年涨幅为负。
上半年银行板块涨幅领跑,但银行的存款和理财产品“日子”则不好过。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降导致加码配置存款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下滑,叠加债市的高息资产荒,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已不足3%。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止上周末,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54%。
难怪有的投资者直言:买银行理财不如买银行股!
ETF资金推动银行股上涨
中泰证券研究院的数据统计显示,ETF资金与银行股走势之间存在35%相关性(月度数据),ETF资金的流入推动了银行股的大幅上涨。2023年ETF增长规模超过4300亿,2024年增长势头更猛,前五个月的增幅就已经接近4000亿。
ETF基金的几大跟踪指数中银行股占比都不小,其中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和中证1000持有银行股的比重分别为13.38%、16.36%、2.81%和1.06%。占比越高,越大程度受益于增量资金的流入。
除了以ETF基金为代表的被动指数基金资金流入,国际资本的流入也在推动银行股的上涨。
北向资金的流入流出规模与银行股的涨跌之间存在更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66.2%。中泰证券研究院研报表示,北向资金更多是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带动整个板块的涨跌。例如在今年年初至今的上涨行情中,北向资金虽然占成交额比重不超过4%,不过却一直净流入银行板块,到五月份合计净流入364.2亿元。
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优质选择
银行板块的走强和其自身的低波属性有不小的关系。今年以来权益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风险偏好趋于稳健更追求稳定的收益。银行股波动较小,且股息率较高,满足各类资金的要求,各类资金的流入无疑会推动板块的上涨。
银行的高股息特性使得其成为保险资金眼中的“优质资产”。平安证券分析指出,新会计准则运用之后保险资金为了平滑股票价格波动对利润表的影响,更倾向于投资高股息权益资产并计入FVOCI,高股息的银行股对该类资金具有较强吸引力。2023年银行股的平均股息率在5%以上。
对于银行理财资金,新国九条中也有明确提及,鼓励银行理财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截止2023年末,保险公司资产运用余额为27.7万亿元,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6.8万亿元。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调,搬家后的存款也将流向保险和银行理财,结合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作为权益市场的组成部分,银行股也将享受“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保险还是银行理财目前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占比都处于较低水平,接下来将有不小的投资空间。
定价将重回基本面?
虽然上半年股价“一骑绝尘”,但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挑战。
瑞银大中华金融行业研究主管颜湄之表示,虽然中国银行业的信贷增速有所放缓,但这可能使银行在贷款定价方面的竞争减少,或对其贷款收益率产生积极影响。叠加银行存款补贴的取消以及更严格有序的存款利率调整,预计银行净息差跌幅可能收窄,“尽管年初至今股价上涨20%以上,我们仍看好中国银行业的股价”。
数据显示,银行的基本面仍然承压。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已经降至1.54%,对比去年四季度进一步下行,国有大行、民营银行净息差下滑尤为明显。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也有所放缓,从2023年的3.2%降至0.7%,下降2.5个百分点。
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倪军等指出,银行业个股选择逻辑重回基本面,估值走势取决于业绩增长的兑现,资产质量优质,地产拖累较小,且更受益于手工补息整改的银行有望实现更多相对收益。
发表评论
2024-08-08 04:10: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