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眼镜,即便隔着水泥墙,你也能感知墙背后的人体呼吸和心跳……
这不是科幻,而是我国雷达探测生命技术的最新应用场景。
据空军军医大学军事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教授王健琪介绍:“ 我们设计的这款‘透视眼镜’系统,能让用户透过障碍物确定人体目标的位置与动作。”
为了提高地震、塌方等地质灾害中伤员的救治率,王健琪带领研发团队矢志攻关, 先后闯过信号捕捉、目标识别、视觉感知等技术关口,破解了“用雷达探测生命特征”这一世界性难题。
由该团队研发的多目标反恐搜救生物雷达系统。图源:科技日报微信
如何辨别被掩埋的是人还是动物?废墟下伤员生命状况怎样?探测深度能达到多少?
研发团队对人与动物的生命特征进行数据分析,在国内首次提出雷达探测识别人与动物的算法。实战演练再度上演。这一次,设备穿透了2米厚的砖墙,信号稳定而清晰——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雷达研制成功。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荆西京与团队成员吕昊奉命携带设备立即赶往灾区搜救。经实地检测验证,生物雷达可穿透三层楼倒塌后的废墟。
随后几年,王健琪带领团队继续攻关,研发出“雷达式生命探测技术与系列装备”。2015年1月,该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我们反复设计迭代超材料,并将其打造成可光学透视的超表面,覆盖在生物雷达外表层。”团队成员邱天硕解释,“当生物雷达发射电磁波经过超表面时,超表面可根据眼动信息,灵活调控电磁波的指向。”
在此基础上,团队又先后破解了生理微动、运动速度等感知难题,开发出信号增强、特征提取的机器学习模型……经过6年的接续努力,我国首个超表面生物雷达“透视眼镜”系统诞生。
我国首个超表面生物雷达“透视眼镜”系统框图。图源:科技日报微信
近日,团队研究成果获《自然·通讯》杂志刊发。“目前,我们正在努力降低整体装备的重量。”邱天硕说,“ 未来,救援人员戴上‘透视眼镜’,转动眼球就能‘看到’废墟下的幸存者。”
来源:科技日报微信
监制:乔申颖 审核:彭金美
编辑:陈婧琳 校对:郭云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