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人类进化的深入探索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在众多灵长类动物中,人类似乎缺失了一块特别的骨骼。广泛的研究揭示,只有蜘蛛猴与人类在这方面具有相似性,那就是缺少了位于男性生殖器官中的一块骨骼。科学界通常将此骨骼称为“海绵体骨”。

人类男性把阴茎骨进化没了,为什么没有影响生育?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实际上曾经拥有这块骨骼。斯坦福大学基于对人类基因组的详尽分析得出结论,男性生殖器中的这块骨骼曾经是黑猩猩与人类共同祖先的一项典型特征,广泛存在于六百万年前。然而,负责构建这块骨骼的基因,在约七十万年前,即现代人类与尼安德特人分道扬镳之时,已从人类的基因库中消失。换句话说,人类已经失去了制造这块骨骼所需的基因信息。

进一步的证据来自骨科专家菲利普·雷诺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的文章,他通过比较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的DNA,发现人类缺失了超过五百组的DNA片段,其中便包括与生殖器骨骼相关的那段基因。

这块骨骼最初出现在有胎盘和无胎盘哺乳动物分化之后(约1.45亿年前),却早在灵长目动物和食肉目动物的最近共同祖先出现之前(约9500万年前)就已存在。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食虫动物、蝙蝠、部分翼手类、须鲸类、肉食类等动物也都拥有这块骨骼。

没有这块骨骼的人类生殖器主要由两根海绵体和一根尿道海绵体构成,其内部充满了血管窦。这些血管窦在充血时会膨胀,形成一个像橡胶管一样的结构,当受到适当的加压时,它便会变得坚硬。

对于动物而言,这块骨骼在短暂而关键的交配竞争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实行多雄多雌交配制度、繁殖竞争激烈的其他灵长类动物来说,这块骨骼在繁殖行为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一般而言,雄性动物面临的择偶竞争越激烈,它们的生殖器骨骼就越长,这有助于提升雌性的受孕几率,并阻止其他雄性的干预,确保自身基因的传递。

然而,人类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减少了择偶竞争的压力,最终失去了这块骨骼。人类特有的生殖器形态,例如蘑菇状的头部,拥有冠状结构,能够在相对封闭的管道状结构中产生类似真空泵的效果,这有助于提取竞争者的遗留液体,并注入自身的液体,而拥有较大冠状结构的生殖器能够有效防止液体流出,增加与卵子结合的机会,促进基因的延续。

综上所述,人类与其他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路径。随着择偶竞争的减少,大约在190万年前的直立人时代,当一夫一妻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时,人类可能逐渐失去了这块骨骼。此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斯坦福大学的发育基因学家Gill Bejerano和发育遗传学家David Kingsley通过将含有这块骨骼的黑猩猩的DNA克隆入小鼠,并通过遗传工程使其在激活后变蓝。研究表明,由这些DNA触发的结构对雄性激素有响应,这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缺失的遗传物质与骨骼生成以及相对较小的脑部有关。

换句话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由于不需要参与激烈的择偶竞争,导致这块骨骼的消失,从而使得繁殖时间缩短,平均低于3分钟。这实际上为人类大脑的发育提供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从而推动了文明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