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隽烨和前来参加第十五届中国航展飞行表演的俄罗斯战机合影。受访者供图

“航展之外不拍军机” 这群军迷博主在珠海走向“资深”

战机呼啸,看台上快门声此起彼伏,伴随着战机在空中飞行姿势的变换,人群中发出阵阵惊呼。

这里是第十五届中国航展,飞行表演正在进行。歼-10C、歼-20、歼-35A陆续亮相,有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空军红鹰飞行表演队,也有俄罗斯的勇士飞行表演队和苏-57……纷纷展现着“空中芭蕾”的婀娜舞姿。

在机场跑道两侧的更高处、视角更好处站满了观众,他们是希望能捕捉到战机更佳瞬间的摄影师,其中有不少是专门追飞机、传递空天魅力的年轻人。如果你问他们最期待哪个型号,“歼-35A”会是你听到最多的答案。

“我都不敢相信我真的要见到它了”

“一机多型,空海孪生”,装载着国产发动机的歼-35,是我国第二款隐形战机,也是新一代隐身多用途歼击机。

“感觉像做梦一样,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歼-35它真的来了!我真的马上就能在珠海见到它了!”今年22岁的军迷钟世超来自深圳。学计算机专业的他是一名全网200余万粉丝的军事博主,他用动画解析战争、评述武器变革、模拟新型武器。在航展开幕前,钟世超刚刚完成一个战机大合集的视频,短短80秒的动画,浓缩了人民空军75年来的各代战机。

不过,钟世超期待歼-35更是因为它“空海孪生”。因为最近他更关注海军,尤其是舰载机机型。

钟世超说自己不算爱拍飞机的。他的特长是后续创作CG动画,把这些武器装备更好地展现给粉丝。

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科普,是钟世超想展示给同为军迷的网友与众不同的“硬核热爱”。拍下航展上展示的“钢铁肌肉”,根据实际进行动画还原。如果遇到没有现身过的武器,就凭借不多的信息,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心中描画的现代化战争模式。6年来,他的作品吸引几百万粉丝走近军事并了解古今中外各种兵器装备。

“因为它是我们国家自己的装备”

同样是军事领域的科普人,谈起自己最期待的航展装备为什么是歼-35A,36岁的大学教师梁毅辰激动地说:“只能是歼-35,不仅因为它今天只出现一次,更因为它是我们国家自己的装备!”

梁毅辰的微信头像是他正在仰望一架准备落地的飞机。飞行器是他最熟悉的领域之一。他目前在西安一所高校担任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师,但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B站UP主“苟胜老师”。虽然他主页的自我介绍是“我只是个教书的”,可他正在做的,却远不止教书。

“我小时候深受航空杂志的影响,对飞机特别感兴趣。当时国际上前有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后有南海撞机事件,这些都让我立志长大后一定要为国家设计更好的战斗机。”但令梁毅辰没想到的是,没等自己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歼-20已完成首飞。

从梁毅辰的中学时代到他走上工作岗位的这些年,正是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梁毅辰的爱好者和专业教师的身份,让他开始琢磨通过自媒体的形式,向更多的互联网“学生”播撒种子——当见到运-20变成日常,他开始用文科生也能听懂的方式讲解航空知识;之一次看见火箭腾空而起他的眼泪夺眶而出,他把在文昌的“飙泪”瞬间用Vlog记录下来。

在他心目中,自己首先是一名航空航天专业的教师,其次是一名科普博主,他希望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航空航天知识,关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让大家能爱上航空航天事业。正如当年他买过的那些杂志对他自己产生过的影响,他想为这样的影响接续一份力量。

他的学生也同样给力:2022年珠海航展期间,身在珠海的梁老师索性给在校的学生们开了个直播课堂,“那门课原本只有60个人,但是学生们把会议码传了出去,腾讯会议里最后进来了一二百人,根本没点名”。

国产飞机带来民族自豪感

受到航空杂志影响爱上航空航天的不止梁毅辰一个人。

山西大学的大四学生刘隽烨自从6岁在报刊亭“邂逅”了一本以战斗机做封面的杂志后,一发而不可收。就在珠海航展前一周,在得到俄罗斯的飞行表演队会前往珠海表演并可能经停太原的消息时,他之一时间奔向太原机场。经过一次扑空后,他终于如愿拍到了它们。

从高三那年算起,5年来,这不是他之一次这么追飞机。

记者问起他的目标时,他把答案分成了两个部分:“短期的话是想要拍到歼-35,长期的目标是我要去‘追’C929首飞。”

他几乎没有落下过国内航空航天的任何一次重大节点。对于5年来哪个月、在哪里、追过哪款飞机、哪次火箭发射,刘隽烨如数家珍。

“航展之外不拍军机”,日常追火箭、航展追飞机的搭配,于他而言乐在其中,“看着我们国产的飞机就会很有民族自豪感!”

航展首日结束,刘隽烨反复翻看着相机里歼-35A掠过的10秒,“天气不好也有影响,但这些跑焦了不应该”,他语气里充满遗憾。

他拍摄的航空航天时刻让更多人在屏幕另一端感受到了现场的震撼,这令他充满了成就感。

梁毅辰对学生说,每个人都有探索未知世界的梦想,“飞起来”一定是其中之一,飞行器是工具,每个人都会被它吸引,并喜欢上它们,或早、或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