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微软和领英发布的2024年工作趋势指数报告,75%的知识工作者(如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等)已经在工作中使用AI,过去6个月内,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的人数翻了一倍,微软据此宣称AI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表示,AI在工作中正变得愈加重要,并指出AI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

AI PC引发“芯”战事,高通、联发科纷纷出手 | 钛媒体焦点

作为现阶段生成式AI与生产力连接的硬件基础,AI PC也成为众多芯片厂商、OEM品牌的核心角逐领地。正因为领域热度不断升高,因此在近期举办的2024台北国际电脑展上,既能看到传统芯片品牌英特尔、AMD、英伟达围绕AI打擂台,也能看到联发科、高通争相布局AI PC,许多终端厂商也在发力AI应用。

联手谷歌,联发科瞄准AI PC

自AI PC的新概念提出以来,移动芯片厂商对跨领域进军PC的热情也日渐高涨。今年5月,国外媒体爆料称,英伟达和联发科正在合作开发一款处理器,定位为PC AI处理器,同时也有可能会应用于游戏掌机等产品当中。

爆料指出,这颗处理器将会基于ARM架构,工艺则采用的是台积电3nm。关于芯片研发、投产的规划,据称该处理器会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设计,第四季度对其继续验证,如果顺利的话,明年将会正式发布,不过直到目前联发科和英伟达官方并没有透露与此事相关的任何信息。

虽然,联合研发的处理器产品没有实锤,但是,联发科确实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公布了许多与PC产品相关的信息。联发科技董事、总经理暨营运长陈冠州表示:在今年的COMPUTEX上将展示各类AI应用、车用电子、物联网、智能电视、Chromebook和无线连接等产品与技术。

钛媒体APP了解到,联发科在本届展会中推出了两款芯片,其中,Kompanio 838主要面向高端Chromebook(谷歌推出的笔记本产品),另一颗芯片Pentonic 800则主要面向高端4K智能电视和显示设备,两颗芯片均在AI算力方面进行了增强。

具体到参数层面,联发科Kompanio 838采用6nm制程工艺,8核心设计,由2颗Arm Cortex-A78 2.6GHz核心和6颗Arm Cortex-A55 2.0GHz核心组成,GPU则为Arm Mali-G57 MC。相较于此前推出的Kompanio 500系列,新处理器图形性能提升76%,CPU基准测试提升66%。

据悉,Kompanio 838集成AI处理器NPU 650,算力4TOPS,将支持Chromebook所需的AI增强功能。内存上则可以匹配DDR4和LPDDR4X内存,与前代产品相比,Kompanio 838内存带宽增加了一倍,可提供更高的数据吞吐量,这显然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AI应用所做出的增强。

同时,该芯片还内置Imagiq7系ISP影像处理器,除了可以提供HDR成像效果以外,还支持双摄像头和暗光拍摄功能。依靠对AV1硬件视频解码的支持,Kompanio 838可以传输4K流媒体内容。数据连接能力上,Kompanio 838具备联发科FilogicWi-Fi6和Wi-Fi6E无线连接技术,可为Chromebook带来1.9Gbps的 *** 连接速率。

谷歌ChromeOS副总裁暨谷歌教育总经理JohnSolomon表示:联发科Kompanio 838在性能与功耗上的平衡,有助于我们将性能强劲、经济且易用的计算体验带给全球消费者。与联发科合作,我们将共同为用户带来具备实用AI功能的轻薄型Chromebook。

随着Kompanio 838的推出,联发科也算正式加入了AI PC的战团当中,与现有的X86架构处理器相比,ARM架构的显著优势在于能耗比。简单来说就是,同样的电池容量,在运行一些办公、轻度娱乐应用时的整机续航时间会变得更长,这对于主打移动便携和外出使用的笔记本来说至关重要。

笔者身边很多购买换用M系列芯片MacBook的同事,都对其办公使用单次达到10个多小时的续航非常满意,尤其是与采用Windows系统X86架构处理器产品同场景单次只有3~5小时的续航能力相比,ARM架构在能耗比上的优势地位以及对体验层面带来的增益已经被市场所证明。

另一颗芯片Pentonic800适用于各类4K示设备,包括智能电视、智能监视器、商用显示等大屏应用。与上代产品相比,Pentonic800内置AI处理器的性能提升了50%,内存带宽占用可降低60%。

AI处理器支持多种AI画质增强技术,包括AI超分辨率(AI-SR3.0)、AI-Contrast2.0、AI场景识别画质监测和AI物体识别画质增强。这些技术显著增强了显示设备的画质,减少画面噪点,并为流媒体和游戏提供多种增强功能。为进一步优化游戏体验,Pentonic800支持4K或2K165Hz的可变刷新率(VRR)。

除了具体产品上的布局,联发科也宣布加入Arm全面设计(Arm Total Design)生态项目。Arm全面设计基于Arm Neoverse计算子系统(CSS),可满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系统、电信等领域的AI应用性能和效率需求,并加速和简化产品开发。

联发科与Arm将共同合作,使客户的产品设计可以满足AI应用极具挑战的工作负载,提供更高的每瓦性能(Performance Per Watt)。在联发科持续拓展的数据中心业务上,我们将与Arm合作,通过我们在混合计算、AI、SerDes、Chiplets以及先进封装上的技术能力,加速AI从端侧到云端的创新。联发科技副总经理Vince Hu提到。

未来,双方也在各类边缘设备应用方面进行合作,包括汽车、Chromebook、智能家庭、企业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等。钛媒体APP注意到,此前联发科在多个成功的产品领域采用了Arm IP,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天玑移动平台。

联想、华硕、微软站台,高通与X86豪强对垒

要说在Windows生态内最积极推动ARM架构处理器落地的案例,还得看高通。事实上,高通对PC平台的布局早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了,从骁龙835上PC到推出面向PC的骁龙8cx计算平台再到如今的骁龙X计算平台和2款处理器,高通与PC的磨合期已有8年,AI PC概念的提出,也让高通看到了洗牌的机会。

进入2024年,高通在PC领域的布局也在提速,其中一个关键事件便是与微软的合作。5月21日凌晨,微软推出了新款Surface Pro、Surface Laptop,它们可以看作是微软在AI时代的硬件开端,新机搭载了高通处理器,同时为了与英特尔提出的AI PC概念做区分,微软还给新品授予了Copilot+PC的名称。

高通与微软的合作,将有望解决此前ARM处理器一直以来面临的兼容性问题,尽管最新的Windows系统中已经涉及许多与ARM架构兼容的开发者解决方案,但对于主打开放性的Windows生态来说,现阶段ARM架构产品的成熟度与X86架构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之前钛媒体APP在与高通技术负责人的沟通中,对方曾提到,像微软Office 365相关套件目前都已经以原生应用的方式移植到了搭载骁龙的Windows PC上,其他的包括Adobe全家桶也进行了适配,浏览器方面也提供了对Edge、Chrome的支持,不过在游戏上目前支持的比较少,现阶段适配的主要以休闲游戏为主。

从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目前骁龙X平台原生支持的应用数量也就百款左右,并且在对国内软件的支持上空缺也比较明显。如果最终Copilot+PC产品推出后,应用兼容性问题没能得到解决,那最多也就是满足文字/图表处理、视频会议、视频娱乐需求的PC产品,那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将不会是X86 PC,而是尺寸已经迫近13英寸且同样采用ARM架构芯片的平板电脑。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苹果可以直接从英特尔的处理器直接转向ARM架构自研处理器?这个问题要拆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苹果在PC领域的市占率和影响力都远弱于Windows平台,使得其用户群和需求场景都相对集中,其次是苹果既有自研封闭系统生态也有自研软件的能力。

因此在Mac OS上,苹果可以更好地进行关键应用的开发和适配,对于Mac系统用户的刚需应用也能之一时间捕捉并设法满足,再加上在Mac生态内没有第二个竞争对手,使其可以依靠封闭软件生态的盈利能力来引导开发者主动进行适配。

所以在强调对传统应用场景的兼容以及能耗比优势的同时,高通与微软将更大的期待落在了AI身上。台北国际电脑展上,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安蒙表示:PC正在迎来重塑。搭载骁龙X Elite的Copilot+ PC整个系统都集成了AI,由骁龙芯片赋能的Windows Copilot+ PC正在共同定义个人计算体验,打造面向新一代PC产品的应用。

同时,高通也找来了宏碁、华硕、戴尔、惠普、联想、微软和三星为其站台,根据C *** ys的数据,2023年全球PC市场TOP5分别是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华硕,去除苹果后,4家品牌合计的出货量占比达到了68.1%,说高通这次把头部OEM厂商聚齐一点都不过分。

以惠普为例,在骁龙X平台推出前,其在海外就有搭载高通处理器的PC产品,只不过碍于高售价和羸弱软件生态,一直不被主流市场所认可。在达成与微软的合作后,再加上拉OEM厂商入局,高通与英特尔、AMD直面竞争的底气越来越足。

移动芯片厂商争相入局PC,到底为何?

早在移动芯片厂商入局PC前,PC市场的竞争格局就已经产生过一些波动。首先是手机厂商凭借生态互联作为基础,不断加速PC领域的渗透。根据C *** ys发布2023年PC及平板中国市场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大陆PC市场出货量为4120万台,同比下降17%;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中,华为是唯一一个逆势增长,实现11%年增长率的厂商。

从2016年发布笔记本宣布入局PC领域到2020年底发布商用PC补全产品线,华为在中国PC市场的崛起速度超过很多传统OEM厂商的想象,与此同时,小米、荣耀也在同期大力扩充着PC产品线,并向游戏本、NUC主机等领域积极布局。

手机厂商入局PC的目的很明确:打造像苹果一样的全家桶生态,借助互联优势,手机厂商可以在PC产品一直以来公版硬件的固有框架下,利用互联互通的功能做出产品体验层面的差异化,同时也能够更大化地将自家在手机品类中积累的消费者基础转化到PC领域。

在手机厂商跨界做PC的同时,PC行业自身也孵化出了一个新的产品形态:游戏本,根据京东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游戏本与传统形态轻薄本的销售比例已经接近1:1,游戏本兴起的同时,也为雷神、机械革命等新品牌的入局提供了土壤。

如今AI PC的崛起,移动芯片厂商的入局在逻辑层面上与之前手机厂商跨界、游戏本崛起都有一些类似之处。首先是技术层面,手机与PC同为以算力作为基础的智能硬件产品,使得移动芯片厂商可以将自身在研发上的积累进行转化。

苹果在MacBook系列中应用的M系列芯片

市场层面,苹果的案例也证明了,ARM架构芯片在PC端的成功是有迹可循的,ARM架构芯片的部分优势可以与移动场景相契合,再加上AI PC作为新形态的出现,让芯片厂商又能站在AI的统一起跑线上,多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已经固化的Windows+X86架构处理器体系打开了一条缝隙,移动芯片厂商得以借助机会坐上PC的牌桌。

但钛媒体APP分析认为,移动芯片厂商想在Windows的生态下与X86架构处理器的老牌厂商掰手腕,尚需一段时间,前文也提到,ARM架构固有其能耗比优势,但缺乏原生支持的软件生态,很有可能在产品上市初期遭遇体验层面的问题,容易出现纸面参数漂亮、实际用起来毫无差异的窘况。

另一方面,AI现阶段也难以成为移动芯片厂商的杀手锏,从落地应用层面来说,智能手机在AI能力的部署和挖掘深度上确实要比PC更有优势。但也不要忘了,英伟达才是AI领域的领头羊,现阶段的大模型训练、生成式AI应用,依然是以GPU为主力,NPU计算单元的潜力还未被激活。

所以现在去谈论以高通、联发科为代表的移动芯片厂商如何与英特尔、AMD以及英伟达三家抗衡,还为时尚早。移动芯片厂商入局PC,是瞄准了产业变革的机遇、找到了市场的新潜力,但最终结果,至少需要等到它们把量产化的产品推送到消费者手中才行。(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邓剑云 编辑/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