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astland

人均净利润1.6亿,哪家神仙公司?

头图|视觉中国

" 人效 " 是 " 人力资源效能 " 的简称,可以有多个维度。比如一家公司年营收 10 亿、净利润 5000 万,在职员工 100 名。那么,人效在营收是每人每年 1000 万、在利润维度是每人每年 50 万。

拥有 100 名员工的公司,做到这种程度,人效可以说非常高了。但有一家公司更牛——人均营收 5.6 亿、净利润 1.6 亿。

这家公司就是国铁集团的京沪高铁(SH:601816)。2023 年,京沪高铁营收 406.8 亿、同比增长 110%;扣非净利润 115.5 亿、同比增长 2104%;本线列车运送旅客 5325 万人次、同比增长 209%;年末总资产 2922 亿、在职员工 73 名。

远看 73、近看 7 万 3

京沪高铁全长 1318 公里、有 24 座车站,总投资约 2200 亿。上述资产被国铁集团 " 打包 " 装入上市公司,募集资金 306 亿。

京沪高铁人效超高的秘诀很简单,即采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委托沿线的北京局、济南局、上海局进行运输管理(包括运输组织、设备管理),牵引供电和电力设施运维委托中铁电气化局管理。

下图中,红色虚线框中为京沪高铁参与的主要环节,其他由受托铁路局承担,京沪高铁负责监督检查。

招股文件披露京沪高铁主要向北京、上海、济南三个铁路局(员工总数超过 40 万)采购 " 运输管理服务 "、" 动车组使用服务 "。

身为高铁业主(包括 24 座车站),京沪高铁只有 70 多名员工。但在 1318 公里铁路线上,为乘客提供服务的铁路工作人员至少有 7 万多(假设北京、上海、济南三个铁路局六分之一员工为京沪高铁服务)。

精妙的业务架构

京沪高铁人效超高的秘诀很不简单。持有资产、委托铁路局运营、用某种名目收取税费,这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不能直接到 A 股募集 300 亿。

为了便于理解,借用京东电商平台解读京沪高铁的业务架构。

1)架构堪比电商平台

1318 公里铁路、24 座车站,好比是电商平台。北京局、上海局、济南局各自开行若干对列车。

例如,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的 G1、G7、G9、G17 都是整点出发,大约 4 个半小时到上海,深受旅客欢迎、上座率比较高。从上海虹桥到北京南的 G8、G4、G14、G16 也是整点发车、4 个半小时跑完全程。

以上这些车次都由北京铁路局担当(铁路上的术语),京沪高铁的角色是 " 非担当 "。

北京铁路局就好比在京东平台上卖售的第三方卖家,要向平台缴费的名目有 " 线路使用费 "、" 电网使用费 "、" 售票服务费 " 等等。

京沪高铁自己也 " 担当 " 一些车次,相当于京东自营。所不同的是,京沪高铁自己没有运营能力,要把担当的车次交给北京、上海、济南铁路局运营。向铁路局交费的名目有 " 委托运输服务费 "、" 商务旅 *** 务费 " 等。

梳理一下:

京沪高铁担当模式属性 To C,服务对象是乘客(相当于京东自营),票款被确认为 " 客运收入 ";向铁路局支付的款项计为营收成本;京沪高铁是铁路局的甲方。

京沪高铁非担当模式属性 To B,服务对象是铁路局(相当于京东对平台卖家的服务),收取款项的名目为 " 线路使用服务 "、" 触网使用服务 "、" 车站旅 *** 务 "、" 售票服务 "、" 车站上水服务 ";非担当模式下,京沪高铁是铁路局的乙方。

与京东不同的是,京沪高铁线路上跑的所有列车,都由各个铁路局为旅客提供服务。没有数量众多的 " 第三方卖家 ",而且 " 自营 " 业务(担当)也由这几家铁路局履约。否则 73 名员工绝对忙不过来。

摇身一变,京沪高铁成为类似京东、天猫的 " 平台 "。

2)初始设定 " 五五 ",8 年演化为 " 四六 "

2016 年以来,路网收入占比,从 50% 以下提高到 60% 以上:

2016 年,客运收入 119 亿;路网收入 142 亿,路网收入占比 46%;

2018 年,客运收入 158 亿;路网收入 158 亿、占总营收的 48.9%;

2019 年,客运收入 156 亿、同比下降 0.9%;路网收入 170 亿、占总营收的 52.1%;

2020 年,受疫情冲击,客运收入至 76 亿;路网收入 172 亿、占总营收的 69.4%;

2021 年,客运收入反弹至 100 亿;路网收入近 189 亿、占总营收的 65.4%;

2022 年,客运收入再遭重挫,不到 51 亿;路网收入 139、占营收的比例提高到 73.1%;

2023 年,客运收入大涨至 160.8 亿;路网收入 242 亿、占总营收的 60.1%。

京沪高铁的 " 初始设备 " 是客运、路网平分秋色。

非担当模式下,京沪高铁取费依据是 " 开行公里数 ",基于开行列车数量及运行线路计算,与客座率无关。因此,路网收入受疫情影响小于客动收入。

历经八年运营及疫情,路网收入占比提高了 14 个百分点,形成 " 四六开 " 的格局。

资产结构 " 露了底儿 "

借助精妙的架构,京沪高铁有自营业务(担当)、有平台服务(非担当),俨然有了 " 京东气象 "。但与众不同的资产结构还是让它 " 露了底儿 "。

京沪高铁资产结构非常另类——非流动资产占比远远高于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 " 死的 ",比如厂房、设备、土地;流动资产是 " 活的 ",比如现金、存货、应收款等。

非流动资产只有在流动资产配合下才能创造效益。每个行业的企业,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会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好比和面,烤面包与烙馅饼加水的比例会不同。

通过与业务相近的公司对照 ,发现京沪高铁流动资产占比偏低。

A 股以铁路客货运输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有广深铁路(601333.SH)、大秦铁路(601006.SH)。

2023 年末,广深铁路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分别为 88 亿、284 亿,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 23.6%;

2023 年末,大秦铁路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分别为 806.7 亿、2076.7 亿,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 43.2%。

而截至 2018 年末,京沪高铁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分别为 115 亿、1642 亿,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 93.4%,流动资产仅占总资产的 6.6%。

随后几年,京沪高铁流动资产金额、占比双双下降。到 2022 年末,京沪高铁流动资产仅 61 亿、占总资产的 2.1%。

2023 年,流动资产回升到 144 亿(主要原因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 143 亿)、占总资产的 4.9%。

京沪高铁与大秦铁路、广深铁路的差异很大,更像是租赁公司。

客运服务赚钱难 !

京沪高铁没有单独披露客运服务、路网服务成本,但提供了总成本的十个细目:折旧、能源支出、动车使用费、路网使用费、委托运输管理费、商务旅 *** 务费、高铁运输能力保障费、电力及牵引供电维管费、安全生产费、运输业务服务费。

通过逐项分析,十项成本中八项是客运服务的直接成本;安全生产费按上年营收 1.5% 计提;折旧可平摊至客运服务、路网服务。由此可估算客运服务的毛利润。

这里有个惊人的发现:京沪高铁客运服务最近五年没赚钱 !

2018 年,客运服务收入 158 亿、成本(估算)148 亿;毛利润 10.3、毛利润率 6.5%;

2019 年,客运服务毛亏损(估算)5.2 亿,亏损率 3.3%;

疫情三年(2020~2022),毛亏损率分别为 96%、61%、172%;

复苏期(2023 年),毛亏损 33 亿(估算)、亏损率大幅缩减至 20%;

粗略估算难免高估客运业务成本,但 " 客运业务不赚钱 " 这个结论大致是正确的。或许,这正是京沪高铁不单独披露客运、路网业务成本的原因。

2023 年,国铁集团营收 1.25 万亿,净利润 33 亿。18 个铁路局中有 12 家亏损、6 家盈利。其中,上海局利润 17.1 亿、北京铁路局亏损 61.4 亿、济南局营收 295 亿(未披露盈亏)。

既然三分之二的铁路局不赚钱,京沪高铁客运业务亏损也不足为奇。

短期业绩向好

2023 年 12 月 23 日起,京沪高铁实行浮动票价;2024 年 6 月 14 日,悄然推出 " 优选一等座 ",票价较一等座上浮约 30%,更高达 1446 元(商务座票价 1748 元 ~1998 元)。

优先一等座车厢内有 24 套 " 贝壳式电动座椅 ",更大特色是可 180 度旋转。价格不输机票,速度不及飞机,但却有民航给不了的 " 掼蛋自由 "。

旅客周转量与票价同时创新高,力争用 " 戴维斯双击 " 把疫情期间的损失夺回来,京沪高铁的心思与航司如出一辙。与 2019 年相比,2023 年国航乘客飞行 1000 公里要多付 75.4 元。(详见虎嗅 2024 年 7 月 30 号《国航回盘,全靠涨价?》 )

早在 2019 年,京沪高铁净利润就达到 119 亿。2024 年运量、运价齐升,短期业绩向好。

但是,高铁票价的天花板是机票。

*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