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连线出行,作者 | 卢倩莹,编辑 | 马军

贾跃亭成不了雷军

远赴美国整整十年,贾跃亭仍未放弃他的造车梦。

或许是看到雷军靠自身 IP,侧面推动了造车事业,贾跃亭也试图模仿雷军,通过打造个人 IP 来博关注。

最近,他宣布创建全球 IP 商业化公司 " 成长吧!奋斗者 ",试图通过塑造个人 IP 的 " 奋斗者 " 形象,来为法拉第未来吸引更多关注。

但与雷军不同的是,贾跃亭并没有多少粉丝基础。雷军的 " 网红企业家 " 形象源于长期的积累,而贾跃亭自乐视 *** 以来,声誉已经严重受损。

图源贾跃亭微博

尽管他想效仿雷军走网红路线,但在市场信任缺失的情况下,这条路对他来说注定更加艰难。

而造车对于贾跃亭来说,也一路坎坷。

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FF)曾被视为特斯拉的竞争对手,FF 91 车型一度被描绘为豪华电动车的代表作。

然而,自 2017 年以来,FF 的量产计划多次延迟,截至 2023 年,FF 仅交付了几辆车,这与市场预期相去甚远。同时,公司财务状况也每况愈下,2023 年上半年亏损高达 1.57 亿美元,而收入却仅有区区几万美元。

这种巨大的资金缺口让 FF 的未来更加渺茫。

如今,贾跃亭或许希望通过个人 IP 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帮助 FF 解决 *** 问题。但相比于过去通过 PPT 成功融资的日子,如今他得故事已经很难再打动人。

残酷现实是,若不能尽快提升产能并稳定交付,法拉第未来的前景将继续充满不确定性。

造车困境难解,贾跃亭也难成雷军。

贾跃亭做 IP,要学雷军?

近年来,企业家们纷纷向网红形象靠拢,个人 IP 打造成为潮流。

现在的中国互联网中,最火的企业家非雷军莫属。他通过成功塑造 " 奋斗者 " 形象,带领小米从手机扩展到家电、汽车等领域,今年更是直接助力了小米电动汽车的销量。

远在大洋彼岸的贾跃亭,显然看到了这一模式的成功,他正试图复制雷军的做法,借助个人 IP 再度崛起。

最近几个月,贾跃亭动作频频。5 月,他在微博发布视频,称将会开始通过个人的 IP 商业化,赚钱还债以及造车。几个月以来,他频繁在微博更新个人视频,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和工作动态。

再到 10 月 9 日,贾跃亭在微博上转发了 ID 为 " 成长吧奋斗者 " 的推文,文章标题是《贾跃亭携合伙人成立 IP 公司 " 成长吧!奋斗者 " 赠予 FF 10% 股份》。

图源 " 成长吧奋斗者 " 微博

文中称,贾跃亭正携手合伙人成立了全球 IP 商业化公司 " 成长吧!奋斗者 "(Grow Fandor),并在美国和中国同步注册。公司通过全球 IP 合伙人和供应链合伙人的模式,旨在将贾跃亭个人的创业故事、奋斗者形象推广全球,以此帮助他的电动汽车项目 FF 摆脱资金困境。

之后的几天,贾跃亭又发布了视频和博文,表示 " 还债回国是我必须完成的事情。"

与此同时,贾跃亭还在尝试搭建直播带货的自媒体号,然而,他的直播之路似乎并不顺利。

截至 10 月 16 日," 成长吧奋斗者 " 抖音账号的粉丝量仅为 1.4 万。据了解,该账号曾发布相关视频,获赞 2.2 万左右,但视频现已被删除。另外,此前其商品橱窗曾推出了 199 件商品,目前这些商品也已被清空。

图源 " 成长吧奋斗者 " 抖音账号

贾跃亭或许认为,打造个人 IP,是法拉第未来破局的一个途径。而至于为何选择在此时加速个人 IP 的建设,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目前,法拉第未来面临着严峻的退市危机。近两年,公司股价曾一度跌至不足 1 美元,而由于连续多日低于纳斯达克更低要求,公司还曾两次被纳斯达克警告退市。

除了资金问题,贾跃亭个人债务问题也危机重重。早在 2020 年,他便启动了个人破产重组,将部分资产转移到信托基金,用以偿还债权人。然而,市场对他能否真正摆脱债务危机仍存疑虑。

因此,通过个人 IP 吸引资金,成为贾跃亭一个可以快速推动的策略。

贾跃亭所做的一切,既是为了救公司,也是为了救自己,但这条路注定难走。

贾跃亭难成雷军

贾跃亭和雷军,都是中国商界的知名人物。

在早些年前,贾跃亭的个人 IP 价值和企业家形象不逊于雷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贾跃亭的商业路径逐渐走向困境,而雷军则凭借相对稳步的扩展继续前行。两人的创业轨迹逐渐背道而驰。

贾跃亭的创业故事可以追溯到 2004 年,那时他创立了乐视,最早专注于视频业务。乐视曾是中国互联网的明星企业,贾跃亭通过大规模的 " 生态化反 " 策略,迅速扩展到电视、手机、体育、影视 *** 等多个领域,试图打造一个跨界的科技帝国。

乐视的迅猛发展让贾跃亭一度成为中国商界的明星人物,他的商业版图似乎无所不包。贾跃亭在资本市场上讲述的故事,不仅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也吸引了众多支持者。

然而,这种扩张模式也埋下了隐患。乐视的发展速度超出了公司自身的承受能力,资金链问题逐渐暴露。到 2016 年,乐视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传出,这不仅导致公司的崩塌,也将贾跃亭个人拖入了信用危机。尽管他曾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但这一 *** 使他迅速从英雄跌落至失信者的行列,乐视帝国随之瓦解。

在乐视危机后,贾跃亭并未放弃他的梦想。他转向了全球电动车市场,创立了法拉第未来,希望通过造车项目重新崛起。

自成立以来,法拉第未来经历了多次危机。

2017 年,贾跃亭推出 FF91,宣称它将挑战特斯拉。然而,随着量产一再推迟,市场信心逐渐消退,公司开始暴露出严重的资金和管理问题。

2018 年,法拉第未来曾获得恒大的 20 亿美元投资,这被视为挽救公司命运的关键。然而,由于双方在资金使用问题上的分歧,恒大与法拉第未来的合作破裂,公司再度陷入财务危机。

2021 年,法拉第未来通过 SPAC 模式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但上市后,股价迅速下跌,2023 年时,公司股价跌破 1 美元,面临被退市的风险。

随后于 2024 年 4 月 18 日,纳斯达克通知法拉第未来,由于其尚未提交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的 10-K 年度报表,要求在 60 天之内提交符合规定的整改计划。4 月 24 日,纳斯达克再次发出退市通知,称由于公司股票连续 10 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 0.10 美元,决定将其证券从资本市场摘牌。

此后一直到 9 月,法拉第未来才宣布,目前已确认公司重新满足了纳斯达克的要求。同月,法拉第未来还宣布,公司已从中东、美国和亚洲投资者处获得 3000 万美元融资承诺,但这笔钱合适落地,依然是未知数。

因此,事实上,贾跃亭此时打造个人 IP,更多是为了法拉第未来的生存。

但贾跃亭很难复制雷军的 IP *** 论。

本质的区别是,雷军的 " 人设 " 相对稳健。创业至今,雷军通过建立小米生态链,逐步从手机拓展至智能硬件、家居和汽车领域。

近几年来,通过频繁的直播、演讲,雷军不断讲述 " 逆风翻盘 "" 草根创业 " 的故事,俨然已是小米更大的形象代言人。他的励志故事与产品相辅相成,成为小米汽车卖点的重要推手。

而贾跃亭虽然早年也凭借乐视积累了大量支持者,但自乐视 *** 、造车不顺后,他的支持者已经寥寥。

在这一点上,雷军和贾跃亭的根本差异在于群众信任基础的不同。外界对贾跃亭的信任缺失,使得贾跃亭即使试图打造 " 奋斗者 " 形象,也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

把车造好、卖好,才是关键

贾跃亭的造车梦已经走过了十年,但法拉第未来的进展仍不尽如人意。

从乐视到法拉第未来,贾跃亭一直是资本市场上极具煽动力的讲故事者。早期,他凭借 PPT 和 *** 的演讲,成功吸引了大量资本,并一度将法拉第未来包装为与特斯拉竞争的未来电动汽车品牌。

然而,故事说得再好,如果产品无法兑现,终究难逃现实的反噬。

自公司成立以来,FF 的交付量仅仅为 14 辆,其中有两辆还是贾跃亭本人以及 FF 员工所订购的。

然而,即便交付量如此之低,公司在安全保障方面也未能让人信任。2024 年 3 月,FF 宣布召回此前交付的全部 11 辆 FF 91 汽车。召回的原因是 FF 91 汽车的安全气囊警告灯存在故障问题,当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检测到系统故障时,软件错误可能会阻止安全气囊故障警告灯亮起。这意味着如果安全气囊在碰撞过程中未能正确弹出,将可能增加乘员受伤的风险。

为了挽 *** 场,9 月 20 日,贾跃亭宣布推出更加大众化的电动车品牌 Faraday X。根据贾跃亭的介绍,FX 品牌的定位是成为智能电动车市场的 " 丰田 ",并计划进军增程式混动车型市场。FX 品牌计划推出的两款车型中,FX5 预计定价在 2-3 万美元,而 FX6 则定位于 3-5 万美元市场,首款车型计划在 2025 年下线。

但即便法拉第未来推出了价格更亲民的车型,其产能和交付能力能否支撑起这一雄心仍然存疑。2024 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公司账面资产总额为 4.579 亿美元,负债总额为 3.092 亿美元,净资产仅为 1.487 亿美元(约 10.62 亿元人民币)。另外,法拉第未来运营活动所用现金减少至只有 2910 万美元(2.08 亿元人民币),相较于去年同期大幅锐减。

贾跃亭的造车梦想遭遇的更大阻碍,始终是产能不足和 *** 。法拉第未来屡次因资金问题停工,虽然贾跃亭通过个人 IP 项目和资本市场的操作,试图为公司注入更多的资金,依然难以摆脱财务困境。

除此之外,法拉第未来所面对的阻碍,还有投资者和市场的信任危机。公司无法持续稳定地生产和交付车辆,导致公众对其产品和商业模式失去了耐心。尽管贾跃亭在 IP 商业化项目中承诺将个人收益的一部分投入法拉第未来,但这对填补巨大的资金缺口无疑是杯水车薪。

对于法拉第未来来说,当前最迫切的问题并不是贾跃亭如何通过个人 IP 赚钱,而是如何尽快把车造好并量产。无论 IP 故事多么感人,最终都无法取代产品落地带来的实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