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体育要吃苦,但更需要兴趣支撑,有强大的内驱力,且有挑战、突破自我的严格要求

奥运冠军家徒四壁?“穷孩子才练体育”的功利论调该休矣

7 月 28 日,在巴黎奥运会射击男子 10 米气手枪决赛中,中国选手谢瑜夺得金牌。当天,谢瑜父亲接受采访时表示,夺冠时刻自己很激动 " 我一个人在家,忍不住一直拍手 "。

随后,话题 " 谢瑜一枪击破家徒四壁 " 冲上热搜。谢瑜老家的村支书表示,家徒四壁的说法不妥,谢瑜在家排行老三,老大老二和谢瑜父母都在务工,有稳定经济收入。

奥运会期间,奥运选手的 " 家庭出身 " 引起部分网友关注。除来自贵州毕节农村的谢瑜外,来自凉山的 15 岁冲浪少女杨思琪的农村家庭出身也引发议论。点赞运动员精彩表现的同时,也有人认为,他们是 " 为了改变生活 "" 寻求出路才吃苦练体育 ",奥运获得奖牌会改变他们的人生。

这种看法一直有市场。之前,全红婵获得奥运冠军后,就有一种声音认为,她通过练跳水获得冠军而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但是," 寻求出路才吃苦练体育 ",这除了强化练体育的功利色彩外,也无视运动员本身的运动天赋、兴趣。当前,每个年轻人的成才选择是多元的,有体育兴趣和天赋的孩子选择走职业运动员道路,值得鼓励和支持,也能培养更多的拔尖运动员,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任何选择要收获成功,成为拔尖人才,都需要付出努力,并没有捷径。

" 穷人孩子才练体育 ",这是过于功利也过时的论调。想想看,对于没有运动兴趣的人来说,运动员在场上没日没夜练习是十分辛苦的。然而,在运动员自己看来,这可能根本没什么。就如有人不理解科研人员为何能忍受一些枯燥的实验一样。练体育要吃苦,但更需要兴趣支撑,有强大的内驱力,且有挑战、突破自我的严格要求。

现实中,部分家庭可能的确存在以功利态度对待成为职业运动员的选择问题。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体教融合,而对待孩子练体育、想走职业运动员这条路,部分家长的想法可能更倾向于,如果孩子学科成绩比较好就放弃体育,毕竟练体育很辛苦。如果要练体育,主要的考量也是通过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参加体育特长生招生或者走体育单招途径,更好地实现升学。如此便是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及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志向。深入推进体教融合,要关注运动兴趣、运动技能的培养,尽量摆脱功利因素的干扰。

如果只是想改变命运来对待练体育,并不利于出拔尖运动员。事实上,在舆论关注运动员的家庭出身时,在运动员身上,很少看到他们对家庭环境的抱怨。对于来自贫困家庭的运动员来说,获得奥运金牌确实可带来现实的利益,但最终能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毕竟是少数,如果都以此为目标,其成才、成功的几率也太小了。另外,一些获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家庭条件也不错,那他们是出于什么来练体育呢?

并不是说,人们在进行人生发展规划时不需要考虑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确实会对人的选择产生影响,但这不能成为最重要的因素。规划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更应该从个体的兴趣、能力出发。应该看到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家庭经济环境对个体发展天赋、兴趣的影响约束越来越小,只要有兴趣和天赋,只要自己能坚持,就有实现自身梦想的空间。如此,才能让每个人的人生出彩。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

编辑 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