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科技

得物“很焦虑”:108元上架门槛“消失”,开卖鸡腿……

文 | 新浪科技 原祎鸣

得物保真吗?

近年来," 假货 " 一直是得物的禁忌词汇,也是悬在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假货问题没有解决的同时,近日,大量买家和卖家吐槽得物的鉴定属于 " 两头吃 ",在鉴定结果没有保障的同时向买卖双方收取费用。有商家告诉新浪科技,商品成交后,得物会抽取 7.5% — 9.5% 的佣金,另有服务费、转账费、鉴定费等等,粗略计算,需要付给得物的佣金和费用占总销售额的 30% 左右。

此外,新浪科技从得物内部人员处了解到,此前单价低于 108 元的产品都不能在得物上架,可如今价格低至 10 元的鸡腿等食品也纷纷出现在得物 App 中。

成立 9 年,假货 " 帽子 " 摘不掉

创立于 2015 年的得物,早已不是当年那个 " 发烧友聚集地 "。如今其已成为全品类电商平台,在得物上不仅可以买到鞋服,甚至可以买到家具、食品。

但是一直没变的,是挥之不去跟随得物的 " 假货 " 标签。时至今日,只要在社交平台上搜索 " 得物 " 二字,便可看到大量有关假货的吐槽:

" 在得物买的鞋,被得物鉴定为假!"

" 鞋型、鞋头、做工、脚感、鞋带均和正品不同!"

" 得物和专柜的产品连包装都不同!"

" 得物上一款 *** 球鞋的付款人数远超发行数量,这些货怎么可能是正品?"

近日,有微博博主发帖询问,得物的产品是否为正品?在评论区中仍然可以看到,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得物的产品真假参半。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得物的相关投诉高达 24.8 万条,其中大多数投诉都集中在鉴定上,有人称真货被鉴定为假货,也有假货被鉴定为真货。

真货是得物的 " 生命线 ",鉴定能力,成了影响得物口碑最重要的关键词。

多位接近得物的内部人士告诉新浪科技,鉴别一直是得物的商业机密,更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因此,得物在鉴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其鉴定师系培训半年后经过考试再上岗,但也有部分线上鉴定师系 *** ,或与得物签订合作合同。

至于大量的吐槽,一位行业鉴定师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得物的单量太大,另一方面是在公司中员工众多,两方面都有失误的可能性。

一位接近得物的内部人士王洋(化名)补充说道,如今鉴定行业存在乱象,交两三万块钱上培训班后就能拿到鉴定师证。且如今市面上的假货做得越来越真,鉴别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王洋还表示,即使是正品,品控可能仍然有问题,但是不代表是假的,比如做工出现问题不代表是假货,消费者和行业鉴定师的标准不同,也让得物的口碑出现争议。

最为重要的是,虽然各个商业平台都有自己的鉴定标准,但目前能权威地判断真假的机构只有中检,行业的标准化存在争议。

正因如此,得物的假货头衔仍然摘不掉。2020 年 6 月,得物因为假冒伪劣、鉴定费等被中消协点名;2022 年 1 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电商直播平台,其中不合格率更高的是得物,不合格率为 50%。

一方面得物的假货被严重吐槽,另一方面各大电商平台在保真方面也下了更大的功夫,推出了假一罚十,假一赔四,仅退款等服务,得物的竞争力正在进一步下滑。

鉴定费 " 两头吃 ",但不权威

此外,还有不少用户吐槽称,得物 " 两头吃 " 鉴定费的行为 " 吃相难看 ",因为它在向买卖双方收取高额的利润。

一位得物前员工张楠(化名)介绍道,得物为了鉴定下了太多功夫,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因此只能 " 两头吃利润 "。具体而言,得物的线下鉴定仓成本并不低,其流程系商家先把实物发到得物来做鉴定,鉴定为正品之后再发给消费者。得物的鉴定仓有不少全自动化机器,要完成拆箱、确认全新无瑕、拍照等一系列流程,金额高的产品还需要人工鉴定。

此外,为了保证正品率,得物在 2022 年与中检达成鉴别战略合作,成立国内首个鉴别联合研究团队。但中检此前公开表示,其不直接参与得物的鉴定,只帮得物鉴定少量的疑难商品,得物不是品牌方,所以它出具的鉴定证书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也因此,让买卖双方很 " 不爽 " 的一点是,即便付了鉴定费,商品仍然只能得到 " 参考结果 ",出现真假纠纷问题时仍然没有权威的证据。

除了鉴定费外,得物的售卖规则也让不少商家 " 揭竿而起 "。有商家告诉新浪科技,其从专柜买的正品会被得物鉴定为不合格,得物在扣除商家保证金后还会让商家承担来回运费。

另有得物商家告诉新浪科技,商品成交后,得物会抽取 7.5% — 9.5% 的佣金,甚至有些小品牌的抽佣比例会高达 20%。此外,得物还会收取 5% 的服务费、1% 的转账费、2% 的售后无忧服务费,以及快递费、鉴定费(单件 30 元左右)。总体估算下来,商家需要付给得物的佣金和费用占总销售额的 30% 左右。" 在得物上开店的成本几乎已经等于实体门店的租金了。" 上述商家称。

此前,得物因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款而流失了客户,为保障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得物的退货政策向买家倾斜,在退货率高的情况下,商家的产品损耗率也因此增高。

放下身段,108 元门槛 " 消失 "

抛开假货疑云不谈,从得物的整体发展来讲,内部人士认为,近年来得物的调性偏离了主业,未来增长空间限制很大。

最初的得物由虎扑联合创始人杨冰一手打造," 孵化 " 自虎扑运动装备区和鉴定区,因其兴盛于 " 炒鞋 " 热潮,被广大消费者定义为 " 炒鞋平台 "。

彼时,很多顶尖货在 *** 天猫上开卖即售罄,便有一批二道贩子将手中的货放到得物上卖,消费者在得物上能买到在其他平台上买不到的东西。

时至今日,得物已经覆盖了 20 多个类目,包括 3C、家居甚至食品。如今,它仍然在加速新商计划,继续拓宽品类和商品。

张楠称,此前得物一直是在保持调性,走高端的风格,抓上层市场,单价低于 108 元的产品都不能在得物上架,鸿星尔克等低价鞋服也不在得物上上架,但如今放宽了限制。

新浪科技在得物 App 上看到,如今上架的鸡腿等产品价格低至 10 元。

" 除因舆论指责其崇洋 *** 外,这也能证明得物的焦虑,如果高端路线真的走得通,定位为潮流 *** 社区的得物后续也不会上架鸡腿等与原有调性不同、客户群体也不同的鸡腿等平价品类。" 张楠称。

在她看来,如今得物想做综合类电商,这与电商总体都在做低价的大趋势有关,但是其打低价的能力和力度又不如电商巨头。换言之,支撑得物业绩增长的,仍然是原有的客户群体。

" 在炒鞋热的年代,鞋服产品的溢价很高,得物抓住了 Z 世代消费力最强的一批消费者,他们喜欢稀缺性、潮流圈,粘性很强,但这批消费者的数量和消费能力是有限的。"

张楠称,得物一直宣传要为情怀买单,但事实上情怀支撑不了一个大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且现在大家的购物欲望在下降,对性价比的要求有所增强。

王洋补充说道,此前得物上的个人卖家占比更多,现如今企业卖家的占比提升,今年得物在做招商,重点发展国潮品牌。" 得物的忠实用户有限,但在扩张新品类以及客户群体方面,其主要系发展很小众的国潮品牌,而不少国潮品牌又有着抄袭等负面标签,90 后、00 后等会将其定义为——韭菜。"

此外,即使是在打低价,在同产品对比来看,得物的价格仍然显著高于 *** 和京东。甚至因此还催生出了一个新职业——得物搬砖党。他们从京东、 *** 等平台凑大额优惠券,满减券拿到更划算的正品,再到得物上出手,从而赚取中间差价。有 " 搬砖党 " 称,在得物上标价 450 元的鞋子,其在其他电商平台用优惠券可以 300 元购得," 甚至有人靠此 *** 月入 3 万 "。

在王洋看来,目前的得物作为后入局的电商玩家,已经掉了队。在电商越来越卷的当下,得物除了包装的品质更高外,对于年轻人喜欢的东西、玩法,得物仍然走保守路线。

上述人士均表示,从去年开始,得物便着重发力跨境市场,寻求海外的新增量。对于国内的业务而言,随着 Z 世代回归消费理性、" 炒鞋热 " 褪去,得物的刚需性也消失了。如今,低价竞争越来越卷、海外 *** 行业越来越不景气,得物是否会逐渐成为 " 时代的眼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