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前有小鹏 G9 上市一天修改配置,后有 iCAR V23 上市一天改权益,先不讨论结果好坏,出现这种情况,显然是对市场、竞争力和用户的实际期待,出现了预估上的偏差。
我们来简单复盘一下最近 iCAR V23 退订事件的始末。
2024 年 4 月,iCAR 突然曝光了 V23 车型,但要等到年底才上市,以如今的新车上市节奏来说,iCAR V23 的预热周期是偏长的,这意味着感兴趣的准车主,要苦等超过大半年。
好在一切按计划进行,或许也是 iCAR V23 的产品亮点,足够打动人,到了 11 月广州车展预售,凭借 11 万 - 15 万的售价区间,新车迅速收获了超 3.1 万辆订单,算是提前锁定了爆款。
老狐广州车展还去拍了这车:
不过,反转发生在正式上市,不仅发布会被吐槽“拖堂、啰嗦、没重点”,9.98 万 — 13.98 万元的正式售价,也没能让用户满意,出现了大量退订的情况。
*图片来源:苏峻微博
随后 iCAR 汽车首席产品官苏峻就在社交平台匆忙道歉,并修改了上市权益,简单理解就是“又让利了 1 万元”。
相比这场“知错就改的闹剧”,老狐觉得:
iCAR V23 从预热到上市,用户的反馈变化,其实也代表了最新的设计需求与消费趋向,好的创意可以加分,但务实和诚意,才能转化成真正的销量数据。
首先,我们不得不佩服苏峻对于国人美学需求与情怀的掌控能力。
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的创始人 + 工业设计出身的大学教授,让苏峻成为了既懂市场又懂设计的少数精英。甚至在 2023 年尹同跃见到原型车时,当即拍板表示:这就是奇瑞想象中的产品。
随后苏峻的智米科技造车团队,也顺理成章被 iCAR 品牌打包接收。
从理念和市场反馈来说,iCAR V23 无疑是成功的,毕竟这么多消费者原因等待和观望。
最近几年,“国潮美学”也逐渐成为国产新车的主打,但相比波纹、桥、建筑等元素的嫁接,经典车型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要更为直接,新能源与复古风的结合,许多品牌都在做。
但苏峻直接跨过海外经典车,转而引入 212 前脸的方式,更能让 80 后、90 后找到情感寄托。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iCAR V23 亮相后,最近也有许多博主在绘制桑塔纳、东风等国产经典车,融合新能源的渲染图,甚至有些已经落地到改装阶段了。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
这也是工业设计师敏锐嗅觉的优势,起码苏峻是懂车的,也说明国内汽车市场,并不缺乏文化底蕴,而是如何找到能产生更多共鸣的元素。
不过,对于实际的销量转化来说,让人感兴趣的颜值,只是之一步,车辆的功能、价值规划、前期传播与消费者的认知引导,是更重要的一环。
而在这几个维度上,iCAR V23 存在的问题并不少,或许也是导致消费者“不爽”的关键原因。
首先是定位,虽然 iCAR V23 是紧凑级 SUV,但车长只有 4 米 2 出头,基本和小型 SUV 的身板相当。之前我们也和大家说过,其实 iCAR V23 并不小,宽度、高度和轴距都能够得上紧凑级,只是车身长度比较短。
这也和设计理念有关系,iCAR V23 充分发挥了新能源平台,短前、后悬,长轴距的特点,车轮布置在车身的四个角,极致压榨了车内的空间。
不过,缺点很突出,后备箱的进深比较一般,基本也和小型 SUV 差不多。
在这样的基础上,iCAR V23 想卖到常规紧凑级 SUV 的售价,是有挑战的,毕竟数十年过去了,国人买车最在乎的依然是大空间。
另外,对于纯电动力来说,消费者的主要需求还是市区经济代步,性价比是绕不过的考量标准,除了同级的 SUV,轿车同样是潜在对手,留下的选择题也很简单,是买门槛更低的两厢轿车(如海豚、ID.3 等),还是 iCAR V23 这个多出外观情绪价值的方盒子呢?
尤其是在价格战掀桌子的当下,务实、真诚已经是所有新车必备的素质,连品牌和产品足够洋气的纯电 MINI COOPER 也逃不过大幅降价的命运,个性并不能成为溢价的资本。
从这个角度来说,晚上市的 iCAR V23 定价确实不够拼。
再有就是实际产品体验与正式售价的落差,在上市之前的预热中,不少媒体已经发现了 iCAR V23 的不足。
诸如:缺少独立液晶仪表,前排中间的通道存在误踩刹车的安全隐患、无座椅通风、无后雨刮器、无后排出风口等等。
而从当时网友们的反馈来看,这些细小的缺失,虽然会影响实际使用,但大家都比较包容,大多数潜在买家还是冲着外形来的。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前期宣发中,许多媒体和经销商都表示:iCAR V23 的起售价会进入 10 万以内。
在好看和有诚意的售价面前,消费心理自然是瑕不掩瑜。只是等到正式售价发布,期待和现实产生了落差,自然也就会形成反噬的力量。
咱们摸着良心说,消费者的期待并不是许愿,如今新车正式售价比预售便宜1万,早就是常规操作了。
尽管 iCAR V23 也增加了一个续航更低的 301km 版本,把门槛做到了 10 万以内,可性能上的减法也同样突出,今天的年轻人也好,消费者也罢,大家都已经很懂车、理性和务实了。
主销的 410km 两驱版的正式售价比预售价少 200 元,真心有些儿戏。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预售的 3.1 万辆订单,让 iCAR V23 飘了。
最新的调整权益,似乎也只是放宽了一些,用 1 万积分换科技包,虽然是变相让利,但需要让出之前 5000 积分换行李架和车衣的权利。另外,科技包除了 L2 级驾辅配置,甚至含包含了全景影像、透明底盘、新车记录仪等基本功能。
配置的合理性实在有待商榷。
综合来说,现在就定调“iCAR V23 把一手好牌打烂了”,仍然为时过早,还是要等真正的销量数据说话,只是缺少诚意的正式售价,确实消磨了不少买买买的冲动。
透过这款车本身的意义,我们可以发现国产车同样可以贩卖好的设计,国内的汽车文化也有许多强共鸣的符合和元素,等待被挖掘。
*图片来源:智电出行
最近 iCAR V23 增程版的谍照频出,据说车身也会有所加长,希望能吸取纯电版的经验,将价格和配置更加合理化,想和年轻人交朋友,真诚、不做选择题才是敲门砖。
参考资料:
汽车之家
编辑:泽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