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志中
深秋时节,山西大同灵丘县东河南镇清泥涧村,秋收画卷正在广袤田野徐徐展开。连日来,农户们抢抓农时,全面展开玉米收割工作,以保秋粮颗粒归仓。灵丘县十里八乡的新农人也历经了一场别样的收获。
在清泥涧村村口的有机旱作农业试验田,一场以“乡村振兴、藏粮于技”为主题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宣讲活动近日火热开展,主持人是团中央驻灵丘县乡村振兴工作队成员。活动的主角,除了先锋代表,就是当地十里八乡的农户。95后青年、东河南镇种粮户王泰很是兴奋,“这宣讲太实用了,我和合伙人都报了名,问了很多问题,受益很多”。
王泰是灵丘县泰丰家庭农场负责人。两年前,他和伙伴回乡成立了家庭农场,流转了一千多亩土地种植玉米,实施规模化经营。两年来,从起初的漫灌耕种,到后来使用膜下滴灌技术,玉米产量显著提升,但他仍苦于土地流转中诸多问题,困惑不少。
不久前,王泰听说团中央请来了乡村振兴青年专家进行交流,激起了他的兴趣和求知欲。“农业归根到底是要有技术,专家给了很多好建议,我们也建立了长期联系,明年应该会更好”。
让王泰如此有信心的专家,是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湖北省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吴黎波。吴黎波自小在农村长大,对农业十分熟悉。当初为了协助父亲料理农事,在外经商的他一头扎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十余年。
“我们采取了很多技术手段,助力合作社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多年来,吴黎波边干边学,联合有关科研单位,为合作社实施机械化作业提供技术保障,培养了一批80后、90后新农人,“一个人富起来不是本事,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才有意义”。
在这些青年先锋中,像吴黎波这样的新农人不在少数,他们返乡创业当“头雁”,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在收获的季节,记者随同新农人走进田间地头,倾听“头雁”的故事。
作为参加宣讲的青年先锋之一,山西汇硕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超,刚到灵丘做的之一件事,就是密集走访县里的蘑菇种植项目,并对相关农业产业进行调研。
“要搞好现代农业,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很有必要,灵丘县东河南(镇)的食用菌、下关(乡)的水稻、龙王池(村)的螃蟹,还有麒麟西瓜,都是很有特色,关键是要有能人,好产业才能保得住。”在宣讲过程中,黄超将自己的调研感受和建议融入到现场交流之中。
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宣讲本着农民想听什么就讲什么的原则,开展菜单式宣讲,提高村民与干部的参与度,把学和做结合起来,讲解灵丘群众最关心的惠农实事,才能让大家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
先锋代表王少卿是一名基层农技推广员,他在岗位上积极开展苗情调查、病虫防治和灾情预警,此次交流他将自己在膜侧播种的宝贵经验详细分享给了在场诸位,并在活动结束后,与有需求的新农人进行了深度交流,彼此留下联系方式,便于随时沟通。
在平型关大捷遗址、白崖台村宣讲点,宣讲团成员、山西苏寨红色文化基地负责人白冰,生动讲述了他与苏寨村共同成长蜕变的故事。他的包里,除了带着苏寨村的文旅资料,还有其团队记录的民情日记和记得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
近年来,白冰扎根苏寨深耕红色文旅事业发展。得知村里来了懂发展的文旅能人,人们先后赶来党群服务中心,他们中有的是村干部,有的是想要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进行“旅游+”创业的新农人。
“在村里,大家可能不知道什么叫乡村振兴,什么叫文化产业,但他们能看到我们是实实在在为村里干事。”面对返乡创业青年、村两委干部,他讲“乡村振兴”、“文旅发展”;面对困难群众,他讲如何通过农文旅融合致富增收。
听完白冰的宣讲,白崖台村71岁的党员张青说:“讲的都是些实在话、实在事。咱一听,还就是那个理儿。”
据了解,自1998年起,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共青团中央开始定点帮扶山西省灵丘县。至今已有19批工作队85名干部驻扎红色革命老区,扛起帮扶责任,与灵丘干部群众携手奋斗。如今,“京西福地、山水灵丘”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抛去照本宣科,没有大话套话,青年先锋们聚村头、进地头、坐炕头,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课堂,把宣讲内容讲得深入浅出、有血有肉,滴灌到农户心田。村民们感叹:“原来这些青年先锋的故事离咱的生活这么近。”
“不仅有顶层设计的‘怎么看’,还有基层实践的‘怎么办’,这次宣讲给了我如何通过农业现代化激活乡村振兴的启示。”灵丘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杜志栋说。
“乡村振兴,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才。”灵丘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杨亚丁表示,团中央定点帮扶灵丘至今,时刻牵挂老区人民生活,给予了灵丘全方位、多领域、立体式帮扶,推动灵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近年来,灵丘县着力推动乡村振兴与青年发展双向奔赴,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投身乡村建设,此次宣讲为大家带来了新理念、拓展了新视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