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0 日,随着青海省发布 2024 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31 省份 2024 年经济 " 半年报 " 数据均已出炉。

最新!31省份经济“半年报”出炉,谁在领跑?

从经济总量上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位列前十。从经济增速上看,16 个省份跑赢全国 5% 的增速,内蒙古以 6.2% 的增速领跑。

在各地全力拼经济的 2024 年,年中经济 " 成绩单 " 上哪些省份表现亮眼?区域经济格局又出现什么样的新变化?一起来看。

01

粤苏跨入 6 万亿,北京、内蒙古赶超

从经济总量看,2024 年上半年,广东、江苏突破 6 万亿元,广东稳居榜首,经济总量达到 65242.5 亿元,江苏以 63326.3 亿元紧随其后。

决策杂志(微信 ID:juecezazhi)注意到,广东、江苏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二者上半年经济总量差距,从 2023 年的 2400 亿元左右,进一步缩小至今年的约 1900 亿元。粤苏两强的你追我赶,也是中国经济强劲动能的缩影。

山东继续位居第三,达到 46677 亿元;浙江位居第四,达到 40920 亿元;河南位居第五,达到 31231.44 亿元。

接下来的是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经济总量位居第 6 至第 10 位。

超过 2 万亿元的,还有上海、北京、河北。

综合来看,今年上半年,有 13 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2 万亿。

经济总量变化,直接带来各省份位次的改变。与 2023 年上半年排名相比,北京、内蒙古分别赶超河北、山西,均上升一名,前者位列第 12 位,后者为第 20 位。

先看北京。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北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5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 8 成。

从投资上看,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活跃,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53.5% 和 13.6%。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北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32.5%,其中,数字产品制造增长 69.6%。数字经济提质增效,是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再看内蒙古。得益于近些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内蒙古从传统能源大省逐步发展转型为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大省。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41.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32.4%,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33.8 个和 24.9 个百分点,远超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表现亮眼。

包头市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 10 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宫伟恩摄

02

内蒙古领跑,16 省份增速超全国

从经济增速来看,内蒙古以 6.2% 的增速位列全国之一;重庆、 *** 紧随其后,为 6.1%,并列第二;江苏、山东、湖北、甘肃并列第三,为 5.8%。

内蒙古经济增速为何能冲到全国之一?

首先是固定资产投资扛起大旗。上半年,内蒙古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12%,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8.1 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位。

其中,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 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9.1 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的民间投资增长 14.7%。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之一产业投资在上半年同比增长 77%,高于全国一产投资增速 73.9 个百分点。

再是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内蒙古区内总投资 99 亿元的呼和浩特机场高速公路主线全线贯通;总投资 200 亿元的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 4 吉瓦新能源项目百万千瓦机组并网;总投资 590 亿元的内蒙古卓正煤化工甲醇醋酸项目复工。项目带动工业发展,数据显示,内蒙古二产增速达到了 8.2%,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内蒙古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 850 万亩,这也是今年增发国债下达地方的之一批项目。

排名第二的重庆,增速达到 6.1%,二产增速达到 7%,上半年经济运行同样看点满满。

作为新时代成渝 " 双城记 " 之一的重庆,近年来加速实施国家重大战略,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重庆 300 个共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 2453.4 亿元、投资进度 56.2%,梁开高速、川渝南北大道三期等标志性工程建成投用,西部陆海新通道 *** 覆盖国家(地区)增加 4 个、港口增加 33 个,总数分别达到 124 个、523 个,枢纽港产业园签约开工项目 45 个。

重庆市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车间生产线新华社发(高彰 摄)

重庆的另一个看点是,汽车产量重返全国城市之一。

据统计数据,上半年,重庆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6%,高于全国 2.6 个百分点,居全国第 5 位;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 15.5%,高于全国 12.1 个百分点。

其中,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0.3%,拉动全市工业增速 5.1 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1.5 倍,带动汽车产量重返全国城市之一位。

从全国来看,共有 16 省份的经济增速超全国增速,分别是:内蒙古(6.2%),重庆(6.1%), *** (6.1%),江苏(5.8%),山东(5.8%),湖北(5.8%),甘肃(5.8%),吉林(5.7%), 浙江(5.6%),福建(5.6%),四川(5.4%),北京(5.4%),新疆(5.4%),安徽(5.3%),贵州(5.3%),宁夏(5.1%);河北、辽宁都是 5%,与全国增速持平。

大众安徽生产车间。记者 范柏文 摄

03

长三角打头阵,山东经济动能强劲

梳理 31 省份上半年的经济动态,有多个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来看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源之一的长三角。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5 万亿元,约占同期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全国发展强劲活跃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3326.3 亿元,在去年同期较高增速的基础上,仍实现 5.8% 的增长,增速领跑三省一市;浙江突破 4 万亿元,增长 5.6%;安徽为 23967 亿元,增长 5.3%;上海市为 22345.59 亿元,增长 4.8%。

从产业上来看,工业是长三角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上半年,苏浙皖的二产增速均超 6%,分别为 7.1%、6.5%、7%。

先看江苏。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6%。其中,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8.9%,规上数字产品核心制造业、" 专精特新 " 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1.4%、9.5%,增速均高于全部规上工业,表明新兴产业在江苏工业增长中贡献突出。

再看浙江。规模以上工业 38 个行业大类中,浙江 30 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 78.9%。其中,汽车、计算机通信电子、纺织、化学原料等行业增加值增速高达 10% 以上,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4.2 个百分点。

同时,浙江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9.7% 和 10.1%,增速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中小企业的增速提升,充分说明浙江经济增长活力很足。

最后看安徽。前十强省份中,安徽潜力巨大。上半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 8.5%,居全国第 7 位、工业大省第 2 位。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尤为显著,分别达到 9.6% 和 15.2%。高技术制造业更是实现了 22.3% 的快速增长,显示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成效。

在主要工业产品中,安徽制造的 " 新三样 " 表现亮眼。作为安徽 " 首位产业 ",汽车产量达 150.6 万辆,增长 46.7%;新能源汽车 62.1 万辆,增长 81.4%,占全国比重的 12.6%,安徽省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双双跃居全国第 2 位;汽车出口 67.9 万辆,增长 21.5%,占全国比重升至 24.3%。今年上半年,汽车产业对安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近 20%。

同时,安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1.8%,居全部 41 个大类行业之首。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正在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其次来看挑大梁的经济大省。在粤苏鲁浙闽等沿海经济大省中,山东的动能强劲。

山东青岛 " 魅力青岛 " 主题灯光秀

在经济前十强省份中,山东是唯一一个二产增速超过 7%、三产增速超过 5% 的省份。

从工业来看。上半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5%,高于整体经济增速,显示出山东工业经济的强劲动力。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8.1%,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高端化、智能化产品产量增长迅速,增速分别为 23.5% 和 24.1%。

决策杂志(微信 ID:juecezazhi)注意到,山东聚焦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增长 8.9%;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8.3%,占出口总值的 46.3%;

从三产来看。现代服务业发展尤为突出,今年 1 至 5 月,山东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8%。32 个行业大类中,27 个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 84.4%。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 11.9%、10.3%、17.4% 和 15.3%,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这些数据表明,山东省的第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7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举措。

" 决战三季度、决胜全年度 "不仅是各省赢得区域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主动作为。

下半年,各地都将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强化务实举措,抓好稳经济运行 " 基本盘 ",抓住项目建设 " 总抓手 ",抓实产业发展 " 硬支撑 ",全力以赴拼经济,共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END --

制图:舒晓东 / 撰文:王张晗、王运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