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加速对于日本社会的挑战仍在继续。

日本“高龄单人户”激增,养老看护机构破产数创新高

日本东京工商研究所(Tokyo Shoko Research)当地时间 5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日本全国企业破产数(负债额 1000 万日元以上,约合人民币 45 万元)为 4931 家,较上年同期增加 22.0%,连续 3 年增加,升至 2014 年(5073 家)以后的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众日本破产企业中,东京工商研究所此次调查还显示,日本养老看护机构的破产数量在今年上半年录得新高,而这是过去未曾出现过的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本全国有 81 家养老看护机构破产,是 2000 年进行相关调查以来的更高值。2020 年同期为 58 家。

日本养老看护机构破产数创新高

细分种类来看,日本破产的养老看护机构中,40 家提供上门看护服务,25 家提供日托服务,9 家提供住家看护服务。此外,约 80% 的养老看护机构表示,盈利情况不佳。

对于养老看护机构破产数量的激增,东京工商研究所表示,劳动力短缺以及各种公共事业开支费用上升是主要因素。该机构特别强调,日本一些养老看护机构已陷入 " 盈利状况不佳,从而人手不足 " 的恶性循环。

企业信用研究公司帝国征信(Teikoku Databank)表示,对于人手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通过提供更高的报酬来缓解这一窘境,对于员工来说,已开始回避那些无法提供更高薪酬的企业。

东京工商研究所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物价的上升,未来日本社会中养老看护机构的破产仍会呈上升态势。

从全局来看,对于破产企业数量的增加,东京工商研究所调查汇总的理由多为人手不足以及原材料价格走高。其中,今年上半年因人手不足造成的破产达到 145 家,是上年同期的约 2.2 倍,创 2013 年开始调查以来的同期新高。进货成本上升等物价高涨导致的破产增加 23.4% 至 374 家。此外,因无法偿还应对疫情的实际无息无担保贷款而破产的企业达到 327 家。

2023 年,日本东京工商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日本企业破产数较上年增加 35.2%,达到 8690 家,为 2019 年后 4 年来首次超过 8000 家。根据该机构的统计,日本破产企业数量连续两年增加,增幅创泡沫经济崩溃后 1992 年以来 31 年新高。负债总额增加 3.1% 至 2.4026 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177 亿元)。

鉴于今年上半年日本企业破产的数量已超过去年同期,同时随着日本 *** 融资支持措施的结束和市场利率的上升,下半年利息支付负担将加重,更多企业可能陷入现金流困难。东京工商研究所认为,今年全年日本破产企业数量超过 1 万家,是大概率事件。

单人户家庭中 46% 为高龄单人户

对于 " 全球最老 " 国家日本而言,在应对老龄化加速进程中,养老看护机构的破产数量激增,不是个乐观的信号。

7 月 5 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 " 国民生活基础调查 " 结果显示,截至去年 6 月,该国育有 18 岁以下子女的家庭数量为 983.5 万户,首次跌破 1000 万户,是 1986 年开始相关调查以来的更低值。1986 年首次调查时," 有孩家庭 " 占比为 46.2%,而后逐年减少。

数据还显示,日本 " 单人户 " 家庭数量增至 1849.5 万户,占比为 34%。其中,65 岁以上的 " 高龄单人户 " 家庭数量为 855.3 万户,在整体 " 单人户 " 家庭数量中占比约为 46%。

日本 *** 今年 4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 75 岁以上人口增加 71.3 万,超过 2007 万,首次突破 2000 万,其在总人口中占比 16.1%,比例为历年来更高。与此同时,14 岁以下人口占比为 11.4%,创更低纪录。另外,日本家庭成员数量持续减少,预计 2033 年家庭平均人口将跌至不足 2 人。

在高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去年,日本全国看护机构经营者协议会、护理人才政策研究会以及日本居家护理协会三大团体就已发出预警。三大团体经过调查得知,在日本物价及水电费高涨的背景下,将有 30% 左右的看护机构面临着破产、倒闭的危险。在看护行业,已经出现越来越多通过裁员或降低薪酬来削减成本的情况。

日本公益财团法人 " 介护劳动安定中心 "2022 年的调查显示,日本 66% 的护理机构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尤其缺少的是上门护理人员。后者的短缺比例高达 83.5%。而且,在上门护理人员中,65 岁以上者占了四分之一,看护人员的高龄化趋势显著。

为了阻止护理人员的流失,日本厚生劳动省已决定自今年 6 月起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如果看护养老机构引入设备机器人,将会提供新的报酬。据日本 *** 的测算,到 2040 年,届时老年人口数量将接近顶峰,而日本医疗、护理领域的从业人员将短缺 100 万人左右。

( 本文来自之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