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日,财政部官网发布了一则消息: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美国华盛顿出席世界银行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期间,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尚博共同主持召开中美经济工作组第六次会议。
谭主了解到,中美经济工作组第五次会议刚刚于 9 月在北京举行,时隔一个多月再次举行会议,符合双方沟通机制性安排。密集的沟通,也体现着双方对中美经济领域沟通渠道的高度重视。
对中美经济领域有着长期研究的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高凌云告诉谭主:
中美之间的沟通持续顺利进行,本身就是积极的信号。这次工作组会议结束后,中国财政部副部长还和美国财长耶伦进行了礼节性会谈,如果谈得不好,一般来说不会有这种会面,这说明这次的工作组会议还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谭主了解到,此次会议,双方进行交流的一个重点领域,就是 " 两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
9 月份以来,中国陆续出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引发了全球各国的大量关注和报道。
高凌云告诉谭主:
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来源,因此,很多国家都很关注我们的增量政策,特别是中国的政策将对全球经济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给全球经济会带来什么增量。
10 月 21 日至 26 日世界银行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上指出,中国的增长仍将保持韧性。
这次年会,围绕提振全球经济增长、应对债务危机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其中,IMF 亚太部主任克里希纳 · 斯里尼瓦桑就表示:" 现在已经出台的措施,大多数是在 9 月宣布的,尤其是货币金融相关部分。我们欢迎这些政策措施。"
美方也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非常关注。
谭主梳理了 9 月份以来的美媒对于中国经济的报道,但其中,存在着一些猜测和误解,比如在介绍和解读一揽子增量政策时,一些美媒总是盯着政策中包含的具体投资数额,一旦认为数字低于其所谓的 " 预期 " 值,就对政策效力产生质疑,继而产生政策效果或许会不断减弱的判断。
专业人士告诉谭主,这次中美经济工作组会议期间,中方专门对美方的这些疑问和误解,作了正面解答,向美方介绍了中国一揽子增量政策接下来的时间表和发力方向。
这其中,中方特别说明了备受关注的一揽子增量政策相关力度规模的进展情况。
中方表示,政策规模较大,具体安排预计将于 11 月通过法定程序后予以公布。
但是,要正确理解中国经济形势的走向,也不能只盯着数字。中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不仅关注规模和力度,更强调政策的 " 质 ",即其长远影响和结构优化能力。
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告诉谭主:
就拿其中支持地方 *** 化债的问题来说。通过地方债务置换,拉长周期、降低成本,以时间换空间,地方 *** 得以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当期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这样一来,就避免了财政资金的低效消耗。同时地方财政压力缓解有利于减少乃至杜绝过去某些地方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还优化了地方的营商环境,对于来华投资的外资企业也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除了地方债务,本轮财政政策发力的方向,还包括银行资本金补充来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和放贷能力,支持房地产回稳等,这些也都是从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角度作出的安排。
也正是有了今年一系列宏观政策陆续发力,投向经济高质量转型的战略方向,这才有了当下中国经济回升的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 4.8%,其中,9 月份,工业、服务业、投资和零售等主要指标都有积极变化,从生产端的投资、扩产的信心,到消费端的意愿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9 月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的采购经理指数(PMI)尤其达到了今年以来的较高水平。
量的增长与结构的优化,在同时发生。彭 · 博社也注意到了这样的变化,最近在一篇报道中提到,中国生产 " 新三样 " 的公司正在迅速发展,认为 " 中国经济前景悲观 " 的理解过头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美方应当对中国经济形势作出准确、理性的判断,停止炒作所谓的 " 产能过剩 " 论和 " 去风险 "。
在会议中,中方也对美对华加征关税、对华投资限制等措施表达了关切。
在两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话题后,此次中美经济工作组会议,还对目前非常突出的全球性挑战进行了探讨。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9 月,美联储开启了四年来的首次降息,首次降息幅度达到 50 个基点,并且预计在 11 月将继续降息。与此同时,欧洲央行等全球其他国家央行,很多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息。
高凌云告诉谭主:
此前,美联储加息的过程,也是发展中国家债务持续累积的过程。随着美国从加息转向降息,资金流动性出现了一个突进突出的转折,这会使得这些债务背后的金融风险一下子爆发出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这次工作组会议,也在持续对这个问题进行跟进沟通,探讨了共同合作帮助低收入国家应对流动性挑战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上同美方保持积极合作和沟通,这充分地展现了中方在帮助低收入国家、履行大国责任方面的担当。
中国经济,创造自身的增量,也在成为全球的期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