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苹果公司的几则新闻颇值得关注。

“去中化”受挫,苹果产业链正回流中国

据参考消息援引台湾 " 中时新闻网 "7 月 23 日报道称,近几年苹果公司执行 " 去风险 " 与分散供应链的策略,将订单转向印度,但实际操作下来显然并不顺利。去年印度厂组装 iPhone15 不顺遭到退货,还被迫大幅降价,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还前往中国大陆重新整顿供应链。经此教训,今年苹果已将部分产能转回中国大陆代工厂,比亚迪、立讯精密等大厂已加入 iPhone16 供应链。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数月前曾在《库克在上海,见了两个深圳老板》一文中指出,库克来华并与比亚迪、蓝思科技、长盈精密三大供应商代表会面,反映的一大趋势是,苹果产业链可能正回流中国大陆。苹果要做出创新性很强的产品,离不开与创新实力提升的中国产业链公司通力合作。如若台媒此次报道是真,那就佐证笔者当时的判断应非误读。

笔者当时亦提及,库克 3 月在上海见了两个深圳老板,背后反映的是深圳手机产业链的优势地位。在这里,1 部手机里 95% 的零部件可以在 1 小时通勤圈内配齐,全球再难找到第二处这样的地方。库克说,对于苹果的供应链来说,没有比中国更为重要的地方了。或者进一步说,没有比深圳更为重要的地方了。

而在 7 月 24 日上午,随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会代表团访华的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杰夫 · 威廉姆斯现身深圳,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与杰夫 · 威廉姆斯一行会谈。孟凡利强调,欢迎苹果公司加大在深业务和投资布局力度,积极探索推进在供应链上加强合作,推动取得更多互利共赢成果。杰夫 · 威廉姆斯表示,深圳是苹果公司持续深耕中国的重要区域和重要市场,愿与深圳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苹果 CEO 在上海见了两个深圳老板、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杰夫 · 威廉姆斯在访问北京后专程南下访问深圳,这都显示出深圳之于苹果公司的重要性。

台媒 " 中时新闻网 " 的报道还称,苹果一些高档旗舰机型的代工单从富士康转到深圳公司比亚迪电子。原因是富士康在印度斯里佩伦布杜尔的生产基地从 2023 年 8 月着手生产 iPhone15 系列苹果手机,目标是缩短印度与中国大陆的出货时间差,实现两地供应链同步。但实际上印度厂 iPhone15 代工数量占比只有一成,还需要依赖从中国大陆进口大量零部件,品质与效率都受到影响,产品良率仅 50%。一些本来准备将工厂移至印度的供货商亦动摇,暂时改为采取观望态度。这也证明大陆在智能手机的代工水准方面仍居于领先地位,要立即转到印度等其他国家并没有那么容易。

鉴于新一代 iPhone 大部分代工单回流至中国大陆,富士康已为此大举招收新员工。财联社 7 月 25 日报道称,郑州航空港的富士康工厂目前的时薪已经提高到 25 元,虽然距离人手最紧缺时期的超 30 元时薪还有些差距,但这在同时期算是较高的了。而在深圳龙华汽车站多家 *** 中介的广告牌上,代号为龙华电子厂(即富士康)、立真科技(即立讯精密子公司立臻科技)、泰蓝电子(泰州蓝思精密)、惠州电子厂(即伯恩光学)等的苹果产业链上的公司们已经成为目前 *** 市场上的主力军。

苹果代工大厂富士康此前将部分位于郑州的手机产能迁出至印度,引发其撤离郑州的讨论浪潮。但 7 月 24 日,鸿海科技集团发布公告表示,河南省 *** 将支持富士康在郑州建设新事业总部,项目一期选址位于郑东新区,建筑面积约 700 公亩,总投资约 10 亿元人民币。富士康表示,将加快推动电动车整车、储能电池、数位健康和机器人产业落地,聚焦河南,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圈。

笔者认为,富士康此次宣告在郑州的新投资并非已被视为低端的手机代工业务,而是电动车整车、储能电池、数位健康和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产业,恐怕更能说明中国制造及中国产业链公司的竞争力。

在正视地缘政治风险下的产业链外迁问题的同时,我们不应过度夸大其负面效应,也应看到更多的积极因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于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已有明确要求,这无疑是一剂 " 强心针 "。

来源丨趋势捕捉

编辑丨邱雅彤,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排版丨张静,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