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创业比赌博更可怕

最惨上半年,105万餐厅倒闭,数量接近去年总和

上半年的黯淡,从春节开始和去年同比普遍下滑 15% 甚至更多

2024 年,不少餐饮老板,从春节之后,就没有发自内心地笑过。

有人说,可能这是有史以来,餐饮 " 最痛苦的上半年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来看看前 5 个月的餐饮数据便能知一二。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5 月,全国餐饮收入 21634 亿元,同比增长 8.4%;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5858 亿元,同比增长 5.9%。一路增长的态势固然可喜,但,中国烹饪协会分析指出 " 与此同时,餐饮行业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和成本压力的不断加剧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

连中烹协都 " 急了 ",呼吁行业 " 停止价格战 "。

再来看单个城市的餐饮收入情况:北京,2024 年餐饮业 1-5 月实现收入 530.7 亿元,同比下降 2.7%;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 1-5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609.34 亿元,下降 3.1%。

其实,早在 4 月份,北京和上海就出现了 " 双降 "。然而,上半年都快过去了,双降现象依然未能翻盘。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到 134.6 万家,而注销、吊销量也达到惊人的 105.6 万家(吊销:10471 家、注销:1045678 家)。而今年一季度结束时,内参君曾总结 "46 万家餐厅注销吊销 ",也就是说,仅仅第二季度 3 个月,倒下的餐饮居然有 60 万家左右

对比去年,更是令人咋舌:2023 年全年,吊销、注销的餐饮企业数据是 135.9 万家。而 2024 仅上半年 1-6 月,这个数据就 " 逼近 " 去年一整年了。

从事餐饮二手设备回收的狗哥有言:如果对比开关店数据,今年开店的人还是比关店的人多。但如果跟以往对比,开店的人数已经下降一大截了。" 和去年同期相比,餐饮营收普遍下滑,少则 15%,但更多的是 30%-50%。"

2022 年投资 450 万,在北京做云南菜的 *** ,至今仍然未能回本。他坦诚了自家餐厅 2024 上半年遭遇的变化:春节过后,首先是人没有那么多了," 实际上,很多去年回到老家的年轻人就再也没回来过 "。其次,桌均消费金额少了 30%-40% 是常态。5-6 个人的小包间,之前,平均下来消费七八百(人均 140-150 元)十分正常,而现在,经常出现三四百的桌消。" 散台更加明显,甚至还有两个人点 1 个菜的情况。我们有一道经典菜叫黑三剁,确实也很下饭,42 元,两个人来了,点一个黑三剁,两碗米饭,50 块就解决了。这是去年绝不可能发生的事!"

价格带重塑,各品类定价有了 " 潜规则 "

2024 年,价格战始终在持续。但,似乎每个品类都在悄悄杀出一位 " 价格掌控者 ",他们往往潜伏许久,暗中观察市场动向,或是品类黑马,或是跨界 " 打劫 ",一个不注意就冲出围栏,打得大家措手不及。

比如小火锅赛道,从呷哺呷哺的时代,到了南城香时代,39.8 元的火锅自助,直接把社区里的大爷大妈馋哭。谁也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南城香,能够以这样的价格跨界掀翻了火锅的 " 底裤 "。南城香的卖点在于 "100% 原切牛羊肉,绝不卖合成肉,涮菜随笔吃 "。瞧瞧,几句话就狠狠拿捏了顾客的需求——品质要好,性价比要高,要吃好肉,还要管饱。

不甘示弱的还有海底捞,其子品牌 " 嗨捞火锅 "(现在改名为 " 小嗨火锅 ")被称为平价版海底捞。去年开业后,一直走的是人均 80 左右的亲民路线。今年开春后,价格继续下探,目前客单价在 50-60 元之间,甚至也推出了 39.8 元工作日午餐套餐。小火锅的价格吃大火锅,可谓再次抄底了。

发现了吗,火锅的价格带,被大佬们生生拽了下来。

巴菲特在 2011 年的一次演讲中所说," 评估一个企业时唯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定价能力。如果你有能力提价而业务又不会流向竞争对手,你拥有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如果你在提价 10% 前还要祈祷,你拥有的就是一个糟糕的企业。"

有意思的是,巴菲特说的是提价,而现在的趋势,是降价。但底层逻辑没有变——越是强势的品牌,越在动荡时期拥有 " 主动降价 " 的权力。

资深餐饮营销专家徐露,则从营销的视角解读了价格带的 " 下移 ":头部品牌拥有供应链优势、规模优势,理论上是可以把成本做得更低,这时候如果不主动降低利润,就会被其他的杀出来的黑马品牌超越。换言之,价格的调整,其实也是营销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下行期,这是建立护城河的重要方式。

再看咖啡,也没好到哪儿去,前有瑞幸和库迪 9 块 9 之争尚未结束,6 月初,蜜雪冰城的子品牌 " 幸运咖 " 直接投了个 " 深水炸弹 " —— "6 块 6 封顶 "。由此,不少网友给其送上了 " 价格屠夫 " 的名衔,而幸运咖此举,意味着现磨咖啡的消费门槛进一步被降低。

幸运咖是否能成为咖啡届的蜜雪冰城?尚无定论。但,这波操作属实是让一众咖啡从业者瑟瑟发抖了,毕竟,我们又看到了现磨咖啡新的价格可能性。

一位深耕商场餐饮的老炮向内参君坦言,今年,伴随着消费下行的趋势,商场餐饮各个品类的平均价格持续下降。据他观察,购物中心的正餐,以往人均在 70-80 元区间就算是很有性价比的,但是今年不行," 这个价格还是尴尬了,上不去下不来,你得做到 50-60 元 ",而以往人均 100 多是常态,但是现在就 " 显得太贵了 "。

如今,在存量市场有限的情况下,快餐主要赛道还是聚焦在 25-35 元之间,25 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格线。然而,快餐正餐化,正餐快餐化,快餐呈现的特点是快餐小份菜化(正餐化)。很显然,快餐慢慢形成对正餐消费的 " 杀伤力 "。

" 你就说面条这个品类在北京吧,七八年前商场里只有味千拉面,现在呢?马记永陈香贵就不说了,和府捞面也直接发公告宣布降价 32%,还有遇见小面、醉面、陕味十足等等高性价比的品牌,以及一些新冒头的品牌。"

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也说到,现在的消费市场,50 块钱左右的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了。突然间,整个市场的消费分得越来越细,一部分是十几元、二十元的消费,一部分是 50 元以内,再有就是六七十元、七八十元、100 元,以前不会分这么细。" 在这种大的浪潮下,我们不调也不行。"

小众品类爆火出圈,创业者却望而却步

上半年最火的品类有哪些?砂锅、酸汤,以及头顶 " 反对预制 " 大旗的一众现炒品类。

有意思的是,在抖音上播放量超过 40 亿的#砂锅#关键词视频,已经把这个品类拱到了舞台前,然而,从创业者入局的视角来看,砂锅新增企业数据却表现得十分 " 淡定平稳 "。

内参君曾经做过数据调研:无论是从 2020 年开始,按照年度新增量分析,还是从 2023 年 1 月开始,盘点砂锅新增门店数。砂锅新增企业量都不温不火,至少,从新增数据层面来看,难以看到砂锅 " 翻红 " 的例证。

无独有偶,再看酸汤,也是出现了类似的 " 虚火 ",尽管抖音话题播放量已经数亿,小红书上关于 " 酸汤如何开店 " 的笔记也有十多万篇。但,大多都是原有的品牌新增了酸汤类的产品,比如海底捞的鱼酱酸锅底、怂火锅推出酸汤锅等。真正以酸汤来作为核心来重创一个品牌的,少之又少。

天眼查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中旬,全国新增 " 酸汤 " 相关企业仅为 722 家,而这个数据,2020-2023 全年,分别是 1278(2020 年)、1463(2021 年)、1318(2022 年)、1821(2023 年)。也就是说,除了 2023 年有小规模的 " 增长 " 之外,今年上半年的酸汤生意,依然是 " 平静如湖水 "。

同时,无论是砂锅还是酸汤,或者是各类 " 小炒 " 出圈,在这背后,品牌们依然面临一些类似的困境,比如同质化竞争,一家展露头角," 山寨 " 蜂拥而至;比如虽然有罗妈砂锅、滇牛这样的强势品牌出现,但,品类并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化效应,大部分品牌还是小而散的境地。

很明显,2024 上半年,小众品类爆火出圈,但创业者却变得理性了," 望而却步 " 成为常态。

究其原因,一是越来越多人在开店闭店的潮起潮落中,意识到 " 餐饮创业并不好做 ";二是前有淄博烧烤 " 旺季一过就凉凉 " 的悲催,后有天水麻辣烫 "30 万开店 18 天关门 " 的警示,头脑发热的创业者,终于看清了 " 网红餐饮 " 周期变短的事实。

要知道,当热度褪去,凉的不是淄博烧烤或天水麻辣烫,而是那些跟风开业的创业小店。

加盟市场也从侧面印证了今年的变化,5 月底,北京举办了第 62 届中国特需加盟展,内参君和不少展商沟通,得到的普遍回应是:"6 个月回本 " 少了," 投资需谨慎 " 的提醒多了;小白玩家少了,专业加盟商多了;0 元加盟也变少了,创业者和品牌方都更加务实了。

再看房租情况:有北京的餐饮创业者透露,如今餐饮押金的 " 交付周期 " 越来越长了,从最早的押 1 付 1,到现在的押 1 付 2,甚至押 1 付 3,核心原因就是平均开店周期越开越短了。" 房东明知道你干不长久,他也租不出去。那么就提高押金让你拿不回去,用押金拴住你。现在的空置率惨不忍睹,不建议盲目加入。"

还有一种声音认为:自创品牌的时机或许已经错过了,大部分的餐饮创业者,会成为 " 出局者 "。毕竟,餐饮做的还是 3 公里以内的生意,当没有新的增量出现的时候,就要面临存量竞争。原来三公里以内活得好,一方面因为高手没来,另一方面因为新客人涌入。如今,增量没了,不巧又来了很多个 " 高手 " 和 " 搅局者 ",导致没有极强护城河、产品力和效率的餐厅就会被抢走生意。

餐饮陷入了 " 围城 ":出去的人再也不想回来了,想要进局的人,在里面待着也不好受。总之,和 2023 年创业者的狂热不同,2024 年上半年,创业者们冷静了不少。

价格战触底反弹,低价不是唯一解法

消费谨慎、涌入低价格带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这是现状,也是未来的长期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品牌意识到,一味采取 " 直降 " 的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让消费者质疑品牌的价值感。

当价格都降下来的时候,低价的吸引力也不复存在了。这个时候,大家又回归到了同一起跑线上。那么问题来了,接下来要拼什么?

从消费者的体验的角度来看,拼 " 低价之上的好品质、高价值感 "。

从餐饮经营的角度来看,拼 " 效率 "、拼 " 总成本领先优势 "。

先说之一个," 高质低价 " 是上半年频繁被提到的词,也是不少品牌寻求转型时的一句 " 标配 " 口号。消费者要求便宜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质感的追求,餐饮企业努力寻找品质与价格之间的平衡。于是,我们看到了诸多主打 " 质价比 " 的思路诞生:

比如大家津津乐道的 " 必胜客开了个萨莉亚 ",其在 5 月初,推出平价餐厅 Pizza Hut Wow 乐享店,价格大多在 10-30 元,不少单品甚至低于 9 元。这是必胜客正在探索的新模型,主打的就是 " 高品质性价比 "。

再说第二个,总成本领先,指的不是价格领先,低价格从来都不是竞争优势,低成本才是。

这里借用萧伯纳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两种物质,高效率和低效率。效率不仅是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的直接反映,更是品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有了效率,就有了总成本领先的优势。

快餐坪效之王 " 南城香 " 就围绕总成本领先,成为业内反复研习的优秀案例,比如定位全时段社区餐饮,让各个时段都被利用,门店房租被更大程度摊薄;比如做基础款,单品打天下,这个策略让产品少而精,点餐时间大大缩短,翻台率也变高;比如 " 鲜配模式 + 蜂巢式布局 ",充分利用央厨,减少成本。蜂窝式布局则门店密度够大,降低配送成本;比如 " 飞碟型组织结构 ",200+ 门店、2 个中央厨房,3700 名员工,核心管理团队却少于 40 人。

在第 N 批创业小白,大量入局又迅速倒下的 2024 上半年,伤痕累累的新老餐饮人,终于意识到价格战的悲催了。这个时候,价格战真正的玩法,开始慢慢升级。

" 外来的和尚 " 玩不转,饮食审美正回归本土

上半年闭店、欠薪、跑路的餐厅中,一部分的占比,是海外来中国的餐饮,或人均价格在 500 元以上的高价西餐。

比如 6 月份,一度成为日本第二大连锁汉堡品牌、巅峰时期全球 1700 多家店的 " 摩斯汉堡 " 将退出中国大陆市场的消息引发关注,在内地仅剩的 6 家门店已统统进入闭店倒计时。

4 月份,被誉为 " 美国人最喜欢的汉堡 "、汉堡界的爱马仕 " 哈比特汉堡 ",上海门店全部歇业;北京知名米其林餐厅 Opera BOMBANA、TIAGO 双双陷入倒闭、跑路的生死局。

以及 20 年前就名噪一时的 " 中日法 " 创意融合餐厅 " 穹六人间 people 6",也在 4 月底闭店。

这些头顶光环的 " 外食 ",有着类似的特质,比如都曾经荣誉傍身,甚至有 " 国际名厨 " 加持,在同品类赛道中价格较高,同时,一些高端西餐主打体验感和氛围、以及各种跨界 OMAKASE 玩转新概念。

事实上," 经济适用时代 " 的消费者,正对外来的品牌审美 " 祛魅 "," 去网红化 " 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年前,人们或许还会给这些餐厅带上 " 上流 "" 格调 "" 洋气 " 的滤镜,为了社交媒体上的一张打卡照片而大方买单。但现在,人们开始祛魅那些华而不实的营销噱头、老外主厨的响亮 title,以及精致外食中产标配的标签。

这意味着:餐饮业告别偏离产品主义、过度体验,网红资本制造的泡沫流量被戳破,餐饮正回归好产品,品质性价比时代。谁能做到对顾客更真实真诚,更消费透明,谁才能建立稳定持久的消费关系,在新的消费品质长周期里穿越到未来。

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本土地方菜,以经济实惠、接地气、更懂中国 " 胃 " 的姿态,慢慢掌握了新的流量密码。" 越土越火 "" 土到极致就是潮 " 吸引了一大批新时代的消费达人。

小结

内卷的真相是什么?

事实上,头部没有那么卷。头部在向下卷价格的时候,也在努力提高翻台率、甚至拼命开店,进一步扩大势能。头部的卷,能扛过价格战,甚至在引领价格战。

而叫嚣着 " 光脚不怕穿鞋 " 的,往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业小白。他们自以为发动价格战,最终却在这场战争中创业梦碎。

好在,小白也在汰换和成长,清醒需要一个周期。这场周期,对所有餐饮人来说都必须到同一起跑线上——挤掉泡沫消费,回归消费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