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探 " 家长状况,似乎是一种特别的喜好。
11 月 6 日,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工作党委、闵行区教育局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针对家长和网上举报的 " 某中学调查问卷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问题,闵行区教育工作党委、区教育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经查,在某中学实习任实习教师的一名学生,以开展科研课题为由,擅自将与他人在校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带入学校,并发放给学生填写。
究竟是怎样一份调查问卷,引发轩然 *** ?据此前报道,该问卷调查堪称奇葩,上面有各种家庭背调的内容,其中一条调查内容,以梯子的形式,将社会阶层从低到高划分为 10 个等级。1 代表更底层,父母教育水平低、工资收入低、工作最不体面;而 10 则代表更高层,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工作体面、收入丰厚。让学生们根据自家情况,选择属于梯子的哪一个位置。
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还让人在填写时 " 各就各位 "?这算什么调查,又算什么问卷?简直是乱来一气嘛!根据通报,这事只是实习教师所为。但即使如此,一名实习教师能把一次调查问卷搞得 " 风生水起 ",也让人跌碎一地眼镜。实习教师究竟有没有权力进行调查问卷,这且不说,但这样的调查问卷,是在激起学生家长怒气、在网上形成 " 话题 " 之后,才被有关方面发现的,这就说明,校方在管理上是存在不小疏漏的。教育部门既对涉事实习生严肃批评教育,解除实习安排,又要求该校书记、校长和教导处、政教处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就是明证。
过度调查学生家庭状况,特别是对其家长状况过分 " 关心 ",这既冲撞教育公平理念,也有违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此种意识和做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助长了学生间的家庭条件攀比,羞辱了学生家长,有害无益。一些教师、学校乐此不疲,任意 " 加戏 ",显然是对 " 区别对待 " 学生歪风的默认甚至纵容,极易形成教育不公。
对此,教育部早有明文规定说 " 不 "。例如,2022 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应当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
遗憾的是,明明有严格规定,但现实中,乱象并没有禁绝。2021 年 11 月,一张 " 原平市之一小学 11 类学生情况统计 " 表在网上流传。在这张表格中,11 类学生包括 " 女学生 "" 家庭离异单亲学生 "" 学习不好成绩差的学生 "" 谈恋爱的学生 ",还有 " 领导子女 "" 企业老板子女 "" 权势垄断部门子女 "" 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子女 " 等等。这种变味 " 摸底 ",和 " 梯子问卷 " 有一拼。
出了问题进行问责是题中之义,但针对乱象分析根源性原因,加以破解,是重中之重。说到底,个别学校在管理和教育引导方式上有所 " 走偏 ",这是值得警醒的。
现代快报 / 现代 + 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