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溪云

省委书记、省长“双挂帅”!地方密集成立这一新机构,什么信号?

智谷趋势 | ID:zgtrend

国运之战,科技又有了新动向。

三中全会前夕开始,地方紧锣密鼓地成立一个新机构,多地明确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双主任”,规格非常高,信号耐人寻味。

新机构的名称叫做——科技委员会。在省级层面,目前,河南、内蒙古、浙江、江西、辽宁、江苏、吉林、四川、海南、甘肃、江苏、新疆等省份组建的省级党委科技委,均已公开亮相。

在市级层面,除南京、成都外,5月以来,河南多个市委科技委也相继召开首次会议,包括洛阳、焦作、濮阳、周口、商丘等。

科技体制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新机构的密集设立,传递什么信号?

更高战略

把时间线拉长,这是一盘意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全力发展科技的大棋。7月以来,各地科技委员会的消息尤为密集:

7月4日,甘肃省委科技委员会之一次会议召开;

7月5日,江苏省委科技委员会召开之一次全体会议;

7月11日,南京市委科技委员会召开之一次全体会议;

7月16日,十四届成都市委科技委员会之一次会议召开;

7月25日,新疆自治区党委科技委员会召开之一次会议……

变局,早已在几年前埋下伏笔。

2020年年底,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发布,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这是中国 *** 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之一次。”

2023年3月,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关于科技管理机构改革的方案写在首条。

《方案》提出,要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组科学技术部,将部分职能划归其他部门。

也就是在这个《方案》中,明确提出,省级党委科技领域议事协调机构结合实际组建。这也是各地密集成立科技委员会的政策脉络。

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动作随之而来:

2023年7月,中央科技委员会之一次会议已经召开。

2024年6月25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再次强调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2024年7月16日,科学技术部官网发布了最新组织架构,对科学技术部直属事业单位进行了重要调整。

在本轮调整中,新设立了3个重要机构,分别是:科学技术部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学技术部新技术中心、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

5年之内,这是科学技术部经历的第2次调整。种种迹象表明,高层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顶层设计上不断推进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

人民论坛网刊文称,这是历次科技体制改革未曾有过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轮科技体制改革要改什么?

国运之战

多年来,中国对科技的重视,与日俱增。随着大国博弈加剧,更进一步提高到国运之战的地步。

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3万亿元,约为美国的一半。

连续多年,中国的科技经费投入都为世界第二。

2022年,在国际论文产出数量上,中国继续保持世界之一位,总量73.56万篇,占世界份额的28.9%。第二位是美国,数量为54.78万篇,占世界份额的21.4%。

2023年,授权发明专利达到92.1万件,比上年增长15.4%。截至2023年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突破了400万件,是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大量贡献这些专利的企业,有我们熟知的华为、腾讯、中石化、OPPO、京东方......

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科技创新的结构性问题非常突出,依然存在明显的短板。

首先,中国科研经费投入高,但研发强度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2021年,世界上研发强度更高的国家是以色列,为5.44%;其次是韩国,4.81%;然后是美国,3.45%;日本,3.27%;德国,3.14%;接着才是中国,2.64%。

第二,中国的创新绝大多数是改进性的,研发经费有五分之四以上都投入在开发研究(发展与试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只能喝汤。

在世界研发十强企业中,中国只有一家企业进入,在二十强中只有两家中国企业。

据2023年欧盟统计的数据,一个是排名第5的华为,另一个是排名第19的腾讯。

与之相关的是,中国的基础专利产出同样不足,技术创新的外溢效应比较小。

第三,科研的国际化水平在下降。受三年疫情、俄乌等地缘冲突的影响,全球化正在出现逆流,这也波及到了中国的科研领域。

反映这一情况的数据为论文国际合作率,指一国国际合作论文占该国论文总数的比例。这一数据既能反映科学研究跨学科、跨文化、跨国际的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科研的先进程度。

通常,对于一个开放、国家化的大国来说,论文的国际合作率应该保持在30%—40%。

但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论文国际合作率为26.2%;到2022年,这一数据下降到了21%。

这是整体的数据,其中,中国和科研强国的合作率下降幅度更大。

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以加快解决。

新型举国体制

在发展上,中国更大的优势就在于举国体制,能集中资源办大事。但在实际运转过程中,资源的流动、政策的畅通却会受到许多阻碍。比如,

部门间、央地间、区域间切实存在科技“多张皮”问题;

基础学科投入不足,冷门学科、边缘学科缺乏关注;

布局混乱,各大高校一哄而上搞“卡脖子”技术攻关,出现高校“内卷”......

因此,本轮科技体制创新的一个关键点在于,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人大教授马亮认为,新型举国体制一定要超越原有的举国体制,更多尊重科技创新的规律,体现在市场机制下如何保障 *** 投入。

一定要选择那些市场不愿意干、也干不好的领域。比如,基础研究领域聚焦突破,或者像人工智能等前沿性科技领域。

“集中”“聚焦”成为关键词。

正如更高层强调的:“科技管理职责该集中的还要适当集中,不能把有限的科技资源‘撒胡椒面’。”

在管理体制层面,新设立的地方科技委员会,有望解决议事协调机构过多的问题,避免互相扯皮,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执行力。

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主任的高配,更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要力出一孔,全面调动党委 *** 的全部资源,并加强跨部门协调。

这也有助于打破过去”各自为政“的问题,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

在职能领域,一是要强化基础研究,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的突破。

二是要聚焦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具体职能方面,则依据各地实际的创新能力和资源条件,各有侧重。

例如,河南省明确,主要围绕该省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运行及人才等问题研究部署有关工作。

内蒙古则选择聚焦乳业、稀土、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承载地布局。

江苏聚焦打造更多高能级创新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推动基础研究实现新突破等。

在浙江,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及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从1到N”的产业化等成为当地重点工作。

科技革命加速

这是充满动荡和不确定的年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格局处于大洗牌之中。

科技竞争,被视为中美战略博弈的主战场。

2022年,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过了《芯片和科技法案》,意在加大对核心行业的投入,维持美国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估算,拜登上台以来,在全美范围内,超过35家美国公司为芯片相关的制造项目投资近2000亿美元。

同时,美国实施“小院高墙”策略,强化出口管制,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高规格芯片。

随后,英伟达推出了专供中国市场的A800GPU处理器。然而,在2023年11月,这些技术性能较低的芯片产品,也被美国商务部纳入管制范围。

可见,竞争态势越来越紧张。2024年,美国大选无论谁最终上台,科技竞争只会愈演愈烈。

美国方面提出,未来十年是大国竞争的“决定性十年”,其对华施压的紧迫感在日益上升。2022年底以来,以ChatGPT、Sora等为代表的AIGC突破性技术,标志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

从今年7月9日开始,OpenAI停止向中国提供API服务,对中国获取先进AI技术做出进一步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运之战已经超越了一城一池的得失,成为关系到大国竞争的关键一局,需要各地全力以赴,从大局出发,开始新的征程。

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