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鹏都农牧、ST新纶同日“官宣”退市,20万股东怎么办?

界面新闻记者 | 尹靖霏

同一日,A股再添两家因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

8月9日晚间,鹏都农牧(002505.SZ)和ST新纶(002341.SZ)均宣布收到交易所下发的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通知书。在这背后,2家公司的股票收盘价均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面值退市规则。退市之前2家上市公司的股东户数合计高达20万户。

一位合肥的拟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对界面新闻表示:鹏都农牧用近亿元进行股票回购也没有避免退市,可见回购只能解一时之急,ST新纶进行预重整也未能将公司带离退市悬崖。在A股“新陈代谢”加速、优胜劣汰成为常态化机制的大趋势下,投资者在股市投资中更需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财务状况,而非盲目炒作。

鹏都农牧自救后惨淡退市

8月9日晚间,鹏都农牧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在6月4日至7月2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截至今年6月20日,该公司股东户数近12.6万户。

鹏都农牧自今年4月起陷入面值退市危机,股价在1元附近徘徊。公司股票2024年5月23日收盘价为0.98元/股,首次低于1元,此后公司紧急宣布增持计划。

5月28日鹏都农牧披露了《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于2024年5月28日起5个月内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在二级市场上增持股份,增持股份总额不低于公司总股份的1%,不高于公司总股份的2%。 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人员于5月28日起6个月内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在二级市场上增持股份,本次增持总金额不低于人民币350万元,不高于人民币700万元。

截至6月25日公司控股股东鹏欣集团的一致行动人 *** 和汇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9961万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1.56%,增持金额为人民币9,407.46万元。

然而,斥资超9400万元依旧无法将公司从退市的悬崖上救回。

鹏都农牧成立于1997年,2010年11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农资与粮食贸易、肉牛业务、肉羊产业和乳业。

鹏都农牧黯然退市与其近年来业绩的低迷不无相关。自2014年至2020年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连续7年均处于亏损状态,7年合计亏损12.97亿元,2021年、2022年业绩刚有所好转,扣非后归母净利分别盈利1.22亿元、0.22亿元,但这仅是昙花一现,进入到2023年业绩再度直转急下,当年扣非后归母净利大亏8.67亿元,2024年一季度持续亏损0.93亿元。

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净利润为亏损2.5亿元至亏损3.5亿元。对于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公司称,一是受2023年以来,牛羊肉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公司肉牛、肉羊业务发生亏损;二是由于牛羊肉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公司存栏肉牛、肉羊出现减值迹象,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公司计提相应存货跌价准备;三是受农资和粮食市场价格下降的影响,公司农资与粮食贸易业务发生亏损。

(选填)图片描述

ST新纶预重整回天乏术

在鹏都农牧收到终止上市通知书的同日,ST新纶于同日也宣布收到交易所下发的股票终止上市的通知书。

ST新纶在6月4日至7月2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面值退市规则,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股东户数达到7.4万户。

在股价低于1元红线之际,ST新纶董监高也曾象征性地进行增持,还主动公布预重整的消息,但依旧无法挽回公司的股价。

比如,6月6日该公司宣布拟以公司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

再如,该公司董事长廖垚及其控制的上元资本在6月19日和6月20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截至6月21日上元资本累计已增持公司股票34.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302%,增持金额仅为32.1万元。

在股价持续下跌并最终退市背后,该公司业绩亦是连年亏损。

ST新纶成立于2002年,并于2010年上市,注册地在深圳市,实际控制人系侯毅,公司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材料业务和光电材料业务。自上市后该公司就不断通过市场进行募资,2013年通过定增募资7亿元,2016年、2018年分别完成定向增发18亿元、4.1亿元。

在募资的同时,该公司通过不断并购积累起巨额商誉,2018年商誉高达一度高达17.41亿元,这为其业绩暴雷埋下隐患。自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不断计提巨额商誉。2020年至2023年连续4年净利润累计亏损高达47.38亿元。

其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7亿元至亏损2.3亿元。对于业绩变动原因,ST新纶称,是因为2024年上半年,受下游降本压力的传导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部分产品销售价格及毛利率同比下降,导致公司业绩亦相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