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年轻人正在离开互联网大厂。
原因似乎显而易见,在经历了高速发展,进入平缓期以后,互联网大厂的光环不再如往昔一般明亮。
裁员,降薪,35 岁门槛,不再增长的业务,都让大厂人多少感到付出和回报不再成正比。
其中,有一些离开的一些大厂员工先行进入了国企。
这是一个听起来还挺适合打工的世界:压力不大,时薪较高,也许还能准时上下班,顺便发展副业。
但是对于早就习惯了 " 成就驱动 " 的大厂人来说,国企在成为一种新的出路时,也存在一些需要他们去适应的积习和想方设法寻求突破的禁锢。
显微故事采访了三位离开大厂去国企的年轻人,我们发现,在得失之间,聪明的她们很快找到了应对国企工作的智慧。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李敏
编辑 | 卓然
时祺 产品运营 2023 年进入国企
在实习加上校招进入某大厂的这四五年里,我经历了它从业务非常蓬勃,很有生机,内部的协作氛围也特别好的时候,待到了它后来变得面目全非的时候。
这可能也是所有的大厂从 2019、2020 年到 2023、2024 年都差不多会经历的一个转变。
最初,互联网的确是资本的宠儿,大厂的资金充足,能烧钱做业务。这个时期,公司对业务产出的考核也没有那么严格,它会允许你去做一些具有探索性质的项目。你是能够真正花心思得到一些成长,也积累一些经历的。
图 | 在大厂经常出差,时祺拍了很多舷窗外的景色
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整个互联网的红利期结束,这些大厂无论再怎么努力,增长的速率还是会逐步放缓。
这个时候公司肯定也会着急,开始从外面高薪聘请一些空降的 leader。如果这些 leader 特别江湖范儿、讲人情、考验情商,而公司最原始的那批员工每天踏实干活,不会在社交和汇报上玩那么多心眼,那这两种文化就会发生冲突。
自从一个 leader 空降到我所在的小组以后,我感觉整个人生都灰暗了。
我原先一直是能够凭业绩说话的,但是自从空降 leader 来了以后,公司就不看你的业务产出了,或者说你的业务产出也会被 leader 直接拿走。我甚至之一次被 leader 抓去给客户陪酒。
我感觉这份工作继续做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不想改变自己,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最后,我决定离开这家大厂。
回顾这段经历,我有一种感情破裂的感觉,很像是和它离婚了。我曾经真的是非常爱,现在也是真的不爱了。可能我在大厂更大的收获,就是了获得能力上的增长吧。
去年,我进入了我目前所在的这家国企。整个面试过程非常冗长,前后加起来有八个月。
大部分人进入国企都是通过校招,但是国企在前两年突然有了数字化运营的需求,所以增设了一些社招的岗位。
它的 *** 也要求匹配度,所以从互联网过来的人不需要在工作内容上去重新适应,这一点我觉得是蛮友好的。
图 | 拿到国企 offer 后,时祺去了一趟阿那亚
我觉得互联网大厂的员工要进国企,不管是在心理还是能力上都要做好一个准备,就是练情商。
在国企工作,情商的重要程度大概占 80%,剩下的 20% 才是对你能力的要求。
你要学会去做一个讨喜的人。你要尊重各种级别的领导,清楚记得他们的 title。无论你本质上是不是一个友好的人,你都要显得非常友好。逢年过节的时候,还要给办公室的人带一些小礼物。
这种对于情商的重视程度,在我刚入职的时候给我带来了一些心灵上的冲击。跟这种文化相对应的,是国企的工作大都靠人情推动。
如果你能顺利推进一个工作,那一定是你非常会做人。因为本质上来讲,同事们即使不配合你的工作,也不会被开掉或者被骂得很惨。我经常为了完成一项工作,要和同事出去吃好几顿饭。
国企还有一个每天都在刷新我三观的特质,就是国企的工作真的非常 " 水 ",身边的同事也很 " 水 ",可能国企的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来之前,我以为他们至少是要做一点事情的,但是我没想到他们真的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做,光汇报就行了。比如说有一个员工下周有个汇报,他就会为了应付这个汇报,专门编造出一个场景和策略,对应地上价值。
图 | 从大厂离职后,时祺开始养花
换句话说,国企的工作不强调结果。只要你汇报得好看,面上过得去,不管这件事你到底有没有做成,成了多少,国企都不 care。我甚至觉得只要你会做材料、会写作、会做 PPT,你就可以在国企活得很好,成为领导的宠儿。
所以想要进国企的互联网人,可以学一下写公文,这个能力对于你在国企里生存非常重要。
对于国企的种种,我虽然难受,但是我只能自洽呀。首先国企的工作时间是固定的,而且它给我的待遇也没有低那么多。再加上因为我们单位的性质,大家工作到了一定的年限就会自动晋升,所以同事关系也不内耗,没有什么职场斗争。
我觉得如果你从事的是一份你不喜欢但是要被迫维生的工作,那你上班就是拿 " 窝囊费 " 嘛,你不要在这种工作上找意义。你就正常完成工作,剩下的时间,你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呀。
对我来说,进国企更大的好处,就是时间很充裕。我觉得国企适合两类人,一类是想要真正躺平的人,另一类是想要求稳,同时利用上班之余的时间做一些小事业的人。
先说说为什么国企适合之一类人。首先,国企对孕妇员工真的非常友好,几乎不给她们布置任何工作。
如果你生病了,国企会直接给你放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假。国企准点下班,我经常看到那些四五十岁的哥哥姐姐下了班就直接去运动了。人家真的是容光焕发呀,你会觉得他们是真正在生活的人。
对于第二类人,因为在工作之余你会有很多时间,所以你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做做副业,或者经营自己的小生意。
我现在一般是 5 点半下班,6 点半到家。吃完饭,再收拾一下,大概会用掉两个小时,剩下 1-3 个小时,我就用来做一些副业,最后在 12 点之前睡觉。整个作息非常健康。而且下了班之后没有工作消息真是太爽了,不会有人找你,你想找别人,他们也不会回。
图 | 从大厂离职后,时祺休息时间喜欢做 DIY 手工
但是,我也不认为进了国企就能永远躺平了。
我真的躺不了一点,特别是北漂人,你怎么能躺呢?至少得等买了房之后才能躺。不过我在国企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我之一次觉得一份工作我能做到退休,所以我在这里做到退休也是有可能的。
即使经济好转,我也不想再回互联网,我已经跟大厂割袍断义了。我现在每一天的努力,都是为了将来能够给自己打工。
等我的副业收入涨到我主业工资的两倍的时候,再稳定一年,我就会考虑离开。我始终想要过一个完全由我自己掌控的人生,无论是事业还是其他方面,都拥有完全的决定权。
阿燃 新媒体宣传 2022 年进入国企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我跟大厂之间的关系,我会说大厂是一个不会主动鞭策我的导师,而我是它的一个会主动快速去成长的小徒弟。
说得浅一点的话,我觉得大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让我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让我开阔了视野。
我常常说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从进入大厂才开始的。进入大厂之前,我在一个二线城市待过一家私企,在一家电商快消公司带过团队,甚至还小小地创业过一段时间。
做这几份工作的时候,我在学习和工作能力方面的提升比较缓慢。后来我想着要趁自己年轻,快速获得一些成长,所以我在 2020 年初跳进了一家大厂。
在这家大厂待了快三年,我有一种经历了很久很久的感觉。它的架构调整非常频繁,我不知道换了多少任 leader,多少个组,甚至连我的岗位内容和服务的行业也发生了变化。
在早期我想要快速提升工作能力的阶段,我是喜欢这种变化的,它会促使我快速适应,同时接触到不同岗位上的工作内容。
举个例子,我入职时的岗位是运营,后来因为架构调整,我被换到了 KA 销售的岗位上。
当时,我想尽了办法提升自己的业绩,开拓新业务,挖掘新客户。我擅长运营,所以我也会帮客户复盘,或者是梳理一些做得比较好的竞品,定期交给客户。
但是刚刚换到这个岗位上的时候,我很不适应,手上又没有任何资源,所以比较迷茫。因为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我经常会在凌晨四五点猛地惊醒。这份 KA 销售的工作我就做了几个月,就申请内部转岗,面了四轮才重新回到了运营岗上。
2022 年年中,我离开了这家大厂,主要原因就是公司频繁进行架构调整,我觉得很心累。我也有年龄的焦虑,我觉得如果我 35 岁还做不到管理层,就应该在 35 岁前跳槽离开。最终,我在跳去别的互联网和国企之间,选择了进入国企。
离开互联网,我想得很清楚。我放弃了大厂好的工作环境,好的背书,比较高的薪酬,比较好的工作机会和经验。
那我想要获得的是什么呢?是国企的安稳。我在大厂卷累了,想找一个地方稍微休息一下。相对的,我的薪酬也差不多降了一半。
收到 offer 的时候,我觉得挺开心的,就觉得," 喔,自己稳下来了 "。但是没想到,来到国企以后,我发现这里的工作体验比我预期的更糟糕一些。
在我原来工作的那家大厂,大家都比较有朝气,但是国企很沉闷,员工更关心八卦和生娃。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精神内耗。国企里面的关系非常复杂,有很多关系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没有背景,我觉得国企的分工很不公平。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我是大厂过来的,比较能卷,比较能熬,而且我又是一个新人,所以刚来的时候,领导会给我派很多活。
你能想象在国企工作,你会加班到凌晨三点吗?有一段时间,我加了非常多的班,非常非常累,回到家就已经是晚上 11、12 点。
结果就是,我加班加到内分泌失调,我在大厂那么累的情况下都没有生过病。因为国企不公平的环境,让人很压抑,刚入职那段时间,我一出公司门就忍不住哽咽委屈。大厂压力大,我也没有在外忍不住哭过。
好在我后来趁着公司业务线调整,换了一个科室,加班的情况变得没那么严重了。现在我六七点就能下班,偶尔也会加一下班。我也学会了拒绝一些不合理的工作,或者拉着其他同事一起分担工作量。
如果要说互联网和国企的工作有什么异、同点的话,我觉得相同点就是,打工都很不容易。
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国企,努力不一定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反而可能是加量不加价,做多错多。但是在大厂,在我工作表现比较好的时候,我的领导会肯定我,也会在绩效上给我一些实质性的反馈。换句话说,就是比较有配得感,有成就感。
另外,大厂的工作压力很大,节奏很快,项目跟得比较紧。而国企的压力没那么大,它对产出的要求不高,项目推进速度比较慢。它的流程非常冗长和复杂,规矩很足,需要对财务方面的东西更细心。两者的工作方式也不一样,国企是以 PPT 汇报为主,还有一些文书方面的东西。
国企的假期比较长,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在大厂的时候,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假期。我所有假期和过年期间,都随身带着电脑。
在国企待的这段时间,虽然很无奈,但是我也认清了现实,而且我觉得国企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当然,国企也有一些我喜欢的特点,就是相对比较稳定。国企的裁员比例和频率都比互联网低得多。所以,我觉得国企很适合一些不喜欢变化、想要长期稳定的人,尤其是想要结婚生娃的女生。
我现在看待工作的心态比较佛系。我找到了一个相对自洽的方式:既然我这辈子都学不会在国企活下去需要的表演和圆滑,而在国企努力又没有太大的意义,那我就干好我自己的活,保证把工作完成。
格局打开,有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主业,有温饱保证和五险一金,同时开展副业,会让人更有底气。
不过,我是不可能彻底摆烂的,我会提醒自己,不要被温水煮青蛙。我还是会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默默提升自己。
我会写写自媒体文章,练习 PPT 和 Excel,或者为未来的工作做一些准备,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只有你的实力能真正为你提供底气,才会让你有得选择。
就目前的大环境而言,我计划在国企待满三年,然后骑驴找马看看别的工作机会。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去外企,或者回到互联网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大厂的报酬更高,资源也相对更多。
大厂始终有 35 岁的门槛,所以我也有可能跟朋友一起创业。关键还是看你要的是什么,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
万万 产品经理 2022 年进入国企
我毕业的那一年是 2020 年。从当时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我觉得进入互联网大厂是更好的选择,所以我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最后顺利通过校招进入了大厂。
进入大厂以后,我的岗位是产品经理,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核心的条线上,做一些流量场景很大的产品的设计。
因为产品的体量很大,功能模块很重要,所以很多时候是由我的领导和业务方来决定我的产品需求是什么,而我更多地负责落地协调。
长此以往,我感觉身心疲惫。
一方面,工作任务很重,工作强度太大。另一方面,我的工作模式决定了我没有太多的自 *** 。再加上疫情封控时间,我们是居家办公,我每天醒来就是工作,工作到很晚才能去睡觉,压力非常大。
当时我就觉得不太想在这个行业继续待下去了,我想找一些能够稳定上下班国企工作。
跟我刚毕业的时候相比,互联网大厂的发展发生了挺大的变化。
现在整体的大环境不是那么好了,大家的收入可能就没有前几年那么高,但加班强度还是在那儿的,所以大家就会觉得这种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更别说现在还要面临裁员的风险。
那综合考虑下来,大家可能就会更想去一个稳定的地方。
决定换工作以后,我就开始行动了起来。疫情期间我们是居家办公,所以我随时可以准备和参加面试。因为我对国企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我海投了挺多简历。从开始投简历到接到 offer,前后不到一个月。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换工作的时候其实没有考虑那么多,更多是一种直觉导向,只是单纯不想再那么累了。但也因为想走的心情太强烈,我在找新工作的时候不够深思熟虑,没有给自己多一些挑选的时间。
接到 offer 的时候,我的心情还是挺激动的,感觉终于可以离开了。我的薪资有轻微的降幅,但是降得不多,还算能接受。
对我来说,我更想要一种比较健康的、稳定的生活状态。我是损失了一部分收入,换来了工作强度的下降。
不过坦白说,我现在仍然觉得互联网大厂是毕业生的一个更好的去向。如果能去大厂感受一下,学习一下,其实还是蛮好的一个机会。也因为大厂的薪资还是相对较高,我身边像我一样离开大厂去国企的同事不多。绝大对数人还是选择继续留在大厂,或者是在不同的大厂之间跳槽。
我就这样在国企顺利入职了。入职之一天,我的领导花了半天时间,跟我讲了国企里面的各种职级、各种关系和各种在外面接待时礼仪。我当时感觉蛮震撼的。
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我的工作内容和在大厂的时候还是比较一致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大厂做产品经理,你要满足业务的需求,获得更多的流量,有更多的收益。你还要和很多不同部门的同事合作,进行跨部门的协调。
但是现在在国企,产品的体量没有那么大,我要沟通的同事可能就坐在我旁边。在设计产品时,我更多要考虑的是产品的平稳运行,把对应部门的业绩体现出来。
对我来讲,到了国企以后,我要提升的更多是在沟通模式方面的一些偏软性的技能。很多领导在会议上讲话的时候,他们不会很直接地把他们的想法讲出来,都是非常委婉的,那你就要从中去判断他想表达的是什么。
在一些级别比较高的会议上,我要审时度势,观察大家在会议现场的一些动向,我又因此需要做什么。
倒是在我们部门内部,我跟领导的上下级相处的模式没有那么严格。这可能跟我领导的性格有关。反而是在我之前在的那个大厂,它更像传统企业,层级多,上下级关系更明确。
我希望在国企实现的工作状态,差不多都实现了:工作强度不大,能够正常上下班,下了班之后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国企,工作就是工作,下了班就可以从工作的角色中抽离出来。大家下了班互不打扰,周末也不会有什么生活上的交集,关系的边界感更强。相对而言,我感觉在大厂里面更容易交到朋友。
因为工作强度一下降低了很多,我刚到国企的时候有一些迷茫。有时候我看到大厂的前同事还是很忙碌,又或者做了什么新项目,就会有一些自我怀疑。
我会想:他们还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那我是不是已经进入了一种摆烂的状态,完全放弃自己的事业了?如果看到前同事跳槽去了另一个大厂,收入涨了很多,我的心里也会有一些小小的落差。
对于这些东西,我还要花一些时间去自洽。人生不能既要又要。不过这种很难在摆烂中自洽、不太舒服的状态,也说明我是一个没有办法完全躺平的人。
以前我会觉得,能扛住大厂的工作强度才算努力和上进的话,那不想去扛那种工作强度的我,可能是一个不努力的人。但是如果我什么都不想做了,这样的人生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
好在我的领导是一个对自己各方面要求都很高的人,他也会花很多时间去培养和指点下属。他让我觉得我还可以在这里做一些事情,而且这些事情对我自己也是有意义的。
我目前有一个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在公司的资源和平台的帮助下完成,同时也给公司带来一些收益。
但是难点在于,在国企的环境中,你既不能表现得过于强势,但是又要去为自己争取更多,这个度应该怎么平衡?换作是在大厂,你的 " 要性 " 比较强,是一个很想争取的人,大家都会觉得很正常,很合理。
至于在大厂到底可以躺得多平?
如果你确实不想为工作花费太多的心思,那么在你已经立好了人设,或者给领导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以后,领导日后就会给你分配一些非常简单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你只要完成它们就行了。
但是如果你躺得太过分,那有可能下一次裁员的时候,就会把你裁掉。
我最近的工作计划,就是在国企尝试和练习那件我比较想做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我觉得我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了,那这家公司可能就没有办法再继续满足我了。
现阶段,我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如果互联网大厂的收入和回报能成正比的话,也许我会重新回到大厂。
据智联 *** 在 5 月发布的《2024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接近的一半的高校毕业生,向往的是稳定。
2024 届求职毕业生中,47.7% 希望进入国企工作,占比居于各类型企业之首;其次是国家机关,占比 14.7%;期望进入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比例分别为 13%、12.5%、10.7%。期望进入国企的毕业生比例连续 5 年上升,从 2020 年的 36% 上升至 2024 年的 47.7%。
从受访人的讲述中,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那些名校出身或者已经积累了数年职场经验,又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愿意用血肉之躯,去维持一个要加班熬夜、压力巨大但成就感明显不足的工作。
他们感到,努力或许换不来一个有前景的未来。
然而,所有的选择都有代价。真实的国企,流程缓慢,更重视表面功夫而非实质,对人际关系的追求高于创造实际的业务结果。这样的现实,像钝刀子一样磨着每一个渴望向上的意志。
好在,去国企还是去大厂,都不是一条有去无回的单行道。用国企提供的稳定收入作为支撑,同时不放弃自我成长,在职场之外寻求一份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副业,也不失为一个聪明的选择。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均采用化名)
发表评论